記者從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在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近年來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2023年,全省縣域實現生產總值22164.8億元(占全省比重47.1%),同比增長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縣均生產總值375.7億元,其中肥西、長豐、肥東3縣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前三,分別為1153.8、946.4、902億元。
我省縣域包括59個縣(市),其中,縣級市9個。國土面積1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44.7萬人,分別占全省的78.6%和59.7%。按照主體功能定位,重點開發區域縣(市)有6個,國家農產品主產區縣(市)3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15個。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安徽注重開放合作,縱深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甬蚌、寧滁、松六、徐淮等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掛牌成立,資本對接、民生共享等多領域合作全面深化。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縣域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500家。積極推動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成立機械電子、新材料等產業研發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縣域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持續增長。
注重龍頭帶動,突出以人為核心,圍繞生產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和安全需要,系統部署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的政策舉措,并按照“一縣一策”和產城融合發展要求,提出全省59個縣(市)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重點和支持措施。充分發揮廬江、當涂、蒙城、靈璧、天長等5個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城帶動作用,指導各示范縣積極啟動187個示范性項目建設。
注重集群建設,重點圍繞材料、電子電氣、機械、農副食品加工、輕工/旅游等5個行業,在全省遴選認定了72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積極引導這些集群(基地)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樹立標桿意識,把集群(基地)打造成為縣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和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后備軍。新制定《安徽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建設成效評估實施方案(修訂)》,常態化開展分類評估工作,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在引導資源集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安徽縣域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