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其中汽車和電氣機械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行業發展韌性與活力持續顯現。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羅俊杰表示,上半年,機械工業有效應對多重風險挑戰,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產品產銷平穩增長,對外貿易展現出韌性,創新活力加快釋放,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主要指標快速增長
截至6月末,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13.6萬家,較上年同期增加0.6萬家,占全國工業的26.2%;資產總計達40.4萬億元,同比增長6.6%,占全國工業的22.0%,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機械工業的產業支柱地位穩步提升。”羅俊杰表示,一季度機械工業開局良好、態勢積極,二季度受外部因素擾動,行業運行有所波動但總體保持穩定、展現出韌性。上半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增長,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上半年,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增速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2.6個和2個百分點,為穩定經濟大盤、提振工業經濟發揮積極作用。重點監測的122種主要產品中,84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占比68.9%,比上年同期提高7.4個百分點。
在存量政策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疊加效應下,國內市場需求改善,帶動機械工業產銷形勢整體好于上年。其中,汽車產銷穩定增長。上半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多項指標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政策持續顯效,內需市場明顯改善,對汽車市場整體增長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重大技術裝備接連取得新突破,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產業鏈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華中數控、武漢重型機床、秦川集團等18家中國機床企業共同研制了配載“華中10型”的世界首批20臺智能數控機床,包括智能五軸加工中心、智能激光加工機床等,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的跨越。
在近日舉行的國機集團機械工業紀念日活動上,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表示,集團全力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務高質量發展,持續鍛造先進裝備產業鏈安全保障力量,成功研制多項重大裝備,有力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綠色轉型步伐加快
近日,一朵直徑6.2米、重90噸的“鋼鐵蓮花”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綠色智能焊接數字化車間驚艷綻放,這是該企業自主研制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500兆瓦沖擊式水電機組轉輪。
上半年,機械工業堅持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清潔能源裝備產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創新活力,已成為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上半年風電機組產量增速超過70%,占發電機組產量的比重超一半;新增發電裝機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占比高達89.9%。
“清潔能源裝備正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羅俊杰表示,“一是技術革新驅動,清潔能源裝備向大容量、高效率、智能化、數字化迭代;二是產業鏈全球化,國際合作深化與競爭格局重構并存;三是應用模式呈現新業態,‘風電+’‘光伏+’‘新型儲能+’等融合發展模式逐漸嶄露頭角,推動能源系統整體效率提升和資源優化配置。”
同時,清潔能源裝備產業正加速向集群化發展。例如,四川省德陽市已建成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創新平臺。
“能源體系的清潔低碳轉型,不僅是減排的技術命題,更是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抉擇。”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繆立進表示,“應推動技術標準互認、創新鏈互補、供應鏈協同,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產業鏈韌性,在自主創新中保障核心安全。”
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機械工業產品價格形勢依然嚴峻,3月至5月出廠價格降幅為2.1%,6月降幅為2%,已連續29個月同比下降。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5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出廠價格均同比下降。
羅俊杰分析,外部環境趨緊、不確定性加大,對機械工業外貿造成了多重復雜影響。調查顯示,企業反饋二季度以來國外采購商訂貨更加謹慎,企業接單也面臨關稅擾動和匯率波動的多重風險。
中汽中心資深首席專家吳松泉認為,整治“內卷式”競爭需綜合施策,核心在于嚴格執法,劃定競爭紅線,以法治保障公平競爭。
展望下半年,機械工業面臨的環境更趨復雜嚴峻,行業運行仍存在一些困難與挑戰,回穩向好的基礎仍需穩固。
“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有望延續歷年增長規律,銷量預計將高于上半年。”陳士華表示,總體而言,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具備繼續增長的基礎和動能,同時也要高度關注結構調整與行業競爭的綜合影響。一方面,受明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調整影響,下半年或將迎來提前消費熱潮;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增長引擎,南美、東南亞和歐洲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助于穩定消費信心。仍需關注市場不確定性,企業應通過系統治理與結構優化來提升發展質量。
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是大趨勢。張曉侖提出,國機集團要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專項行動,聚焦頂層設計、產業發展、技術創新、人才支撐,不斷推動重大裝備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制造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機械工業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內需不足、外需不穩。”羅俊杰認為,但也要看到,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持續加碼加力,保障機械工業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平穩增長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綜合判斷,預計下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將延續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對外貿易保持基本穩定。
羅俊杰表示,下半年,機械工業企業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同時,大力推進行業自律,努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為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良好開局夯實基礎。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