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州市碭山縣把“學習身邊榜樣”作為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通過構建“全域發現的選樹鏈、立體宣講的傳播鏈、知行合一的踐行鏈”,引導黨員干部見賢思齊、唯實爭先,進一步推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堅持全域發現,打造“鏈式選樹”蓄水池。“根系推薦”廣撒網,讓榜樣“冒得出”。堅持以“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根系為觸角,把推薦的“探頭”延伸到田間地頭、快遞網點、果蔬大棚、電商直播間。構建“群眾推、支部篩、黨委審、縣級評”四級聯動機制,把“發現榜樣的權利”交給群眾,把“核實榜樣的責任”交給組織,推動身邊榜樣尋訪活動常態化、長效化。“評審把關”嚴篩選,讓榜樣“立得住”。縣級層面成立高規格榜樣評審庫,由老黨員、新鄉賢、道德模范、媒體代表、群眾代表等30余人組成,綜合審查候選人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群眾口碑、事跡感染力、示范帶動性等。評審過程堅持“三個一”:一次實地走訪、一場民主評議、一輪線上公示,確保榜樣經得起“顯微鏡”“聚光燈”檢驗。“信息建檔”活水源,讓榜樣“長得大”。依托縣黨員教育中心建立“榜樣信息庫”,按照“個人特長、服務領域、群眾需求、可共享資源”四大維度,細化設置“產業帶動型、治理服務型、文明風尚型、技藝傳承型、公益慈善型”五大類別,動態更新、定期維護。目前,信息庫累計收錄縣鎮村三級榜樣80余人,涵蓋酥梨種植、電商物流、鄉風調解等領域,形成“行行有標桿、村村有典型、處處有示范”的生動局面。
堅持立體宣講,構建“浸潤傳播”新場景。“固定會客”面對面,讓榜樣“講得透”。打造“榜樣會客廳”,定期舉辦“榜樣面對面”座談活動,讓榜樣講初心、講歷程、講方法,確保故事可感、經驗可學、精神可追,真正讓榜樣力量直抵人心、落地生根。“流動課堂”接地氣,讓榜樣“走得近”。組建榜樣宣講團,采取“個人報名、組織選拔、專業培訓、統一授牌”方式,吸納老黨員、致富帶頭人、最美退役軍人等30余名榜樣為固定成員,常態化開展“梨園微黨課”“庭院故事會”“村口小板凳”等巡回宣講。去年以來,宣講團累計深入田間地頭、快遞網點、蔬菜大棚、學校企業開展宣講60余場次,群眾親切稱為“家門口的百家講壇”。“線上矩陣”云傳播,讓榜樣“傳得遠”。堅持“傳統媒體為主、網絡平臺補充”的思路,聯合縣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出榜樣人物短片;在“碭山先鋒”微信公眾號開設“學習身邊榜樣”專欄,制作圖文和短視頻30余條,并積極動員基層黨組織推送到黨員微信群。依托遠教站點和村級大喇叭,把“榜樣課件”納入每月學習內容,組織黨員集中收看、討論交流。截至目前,遠教站點集中學習“學習身邊榜樣”系列視頻1100余場次,微信群推送覆蓋黨員2.5萬人,真正讓榜樣聲音越過梨花海、飛進百姓家。
堅持知行合一,建立“學做轉化”閉環鏈。“榜樣領辦”微項目,讓榜樣“帶得動”。圍繞酥梨產業升級、基層社會治理、鄉風文明建設、弱勢群體關愛、電商物流增效等5大領域,縣鎮村三級聯動設立“榜樣工作室”25個,采取“1名榜樣+N名黨員+若干群眾”組團模式,累計領辦微項目140余個,直接受益群眾達3.7萬人。“導師幫帶”傳薪火,讓榜樣“接得上”。為解決“榜樣斷層”“青黃不接”難題,創新建立“導師幫帶”制度,把“老典型”的豐富經驗轉化為“新生代”的生動實踐。每年擇優選取縣級以上榜樣擔任“導師”,按照“1+3”比例結對35歲以下青年黨員、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明確“三傳三幫”:傳思想、傳技術、傳作風,幫定規劃、幫解難題、幫拓市場,形成了“榜樣帶骨干、骨干帶群眾”的滾雪球效應。“榜樣有約”解民憂,讓榜樣“落得地”。依托“梨鄉議事亭”“網格議事角”等微陣地,推行“群眾點單、榜樣接單、組織曬單”三單機制,按照“尋訪問事、民主議事、合力辦事、群眾評事”四步工作法,清單化、閉環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去年以來,累計開展活動120余場次,解決梨農銷售、小區停車、留守兒童輔導、物業糾紛調解等民生小事380余件。同時,建立“榜樣回訪”制度,對辦結事項實行“一事一評一訪”,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見實效”,真正讓榜樣精神在梨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