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近70%、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基本下達完畢、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接連公布上半年投資情況。專家分析,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工具,加快推進“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投資實際增速基本穩定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8654億元,同比增長2.8%。怎么看這一增速?
一看名義增速。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8%,這是名義增長速度,較前5個月有所回落。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4816億元,同比增長6.5%;第二產業投資88294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投資155543億元,下降1.1%。
二看實際增速。扣除價格因素影響,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分析,今年以來,生產資料價格,尤其是建筑材料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扣除相關物價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5.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全年實際增速提升了0.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后,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基本穩定。
盛來運分析,投資增速波動或小幅回落,既有現實因素,也有深層次原因。現實因素主要是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內部價格下行、企業競爭加劇,相關市場主體投資決策更趨謹慎。從深層次因素看,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后,發展方式在轉型,新舊動能在轉變,傳統行業投資相對比較飽和,一些產能要出清。“這些傳統產業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內會加大投資增長壓力。所以,對投資增速的變動要全面來看待。”盛來運說。
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投資增速放緩不意味著投資空間收縮。從上半年多方面投資數據看,有效投資規模仍在持續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4.5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6.0%。
“今年以來,‘兩新’工作加力擴圍實施,政策效果持續顯現,設備購置投資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司司長翟善清說,與此同時,“兩重”項目開工建設扎實推進,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增長。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21.8%,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5.4%。
能源新業態投資加快釋放。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邢翼騰介紹,上半年,氫能重點項目投資額實現翻番,吉林省多個在建綠氫項目加快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近70%,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9個試點城市加快推進智能化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均超過30%。
翟善清分析,上半年,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綠色能源投資快速增長。此外,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增速比全部投資高4.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8個百分點。
放大投資乘數效應
進入下半年,投資工作如何推進?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強調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蔣毅介紹,今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8000億元已全部下達完畢,中央預算內投資7350億元已基本下達完畢。“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加強統籌協調和要素保障,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同時,建立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強化定期調度和事中事后監管,確保資金用到實處。”蔣毅說。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將報批加快設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并完善交通能源等領域價格形成機制,提高投資回報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放大投資乘數效應。同時,研究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舉措,總結核電領域引入民間資本經驗,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介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現階段固定資產投資潛力仍然非常大。”盛來運說,比如新質生產力領域,還有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補短板”方面,都需要有效投資。要更好地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優化投資布局,改善投資環境,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持續推動投資健康發展。(記者 邱海峰)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