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值年返校紀念大會暨人才安徽行——中國科大校友專場活動在中國科大隆重舉行。
一省一校,兩情相依。
50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安徽,結下了患難與共、相守相伴的深厚感情。
50多年來,安徽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舟共濟、雙向奔赴,鑄就了省校合作的典范。
一
1958年,為培養研制“兩彈一星”尖端人才,解決年輕后備力量缺乏的難題,中國科大在北京成立,郭沫若、嚴濟慈、錢學森等大師紛紛掛帥。
然而,上世紀60年代末,國內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共中央決定國務院各部門所屬高等院校,凡遷往外地的,交由當地政府領導。中國科大被國務院科教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遷高校之中。
自1969年開始,中國科大多次派遣人員,前往各地尋找安家之所,卻因種種原因,均無功而返。
正當中國科大一籌莫展時,時任安徽省委主要負責人力邀來皖,最終落戶合肥。
如今的中國科大
為了中國科大能夠很好地在合肥“安家”,安徽省和合肥市給予了全力支持。
沒有校舍怎么辦?騰出合肥師范學院和銀行干校的校舍,用來安置中國科大師生。
冬季嚴寒怎么辦?在當年全省都沒通暖氣的情況下,首先給中國科大安裝暖氣。
電力供應不穩怎么辦?在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將中國科大列為優先于省政府的供電單位。
半個世紀以來,安徽省以“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糧,一定要讓中國科大師生吃飽”的力度,傾力支持中國科大,中國科大也開始了在安徽的“二次創業”。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科大已深深扎根安徽,奮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成為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學科、創造一流成果的搖籃。
“千生一院士、百生一杰青、三人兩碩博生”成為佳話;量子科技、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成功證明;參與研制的“悟空”成功取得了目前國際上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
中國科大已成為我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根據最新一期世界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排名,中國科大位居中國高校第2名。
二
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科大與安徽相互成就。
6月2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傳來喜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的“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 2023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共有16個項目,科大訊飛是這16個一等獎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里,唯一從大學實驗室里走出來的民營企業。
科大訊飛總部位于合肥。1999年,年僅26歲的中國科大二年級博士生劉慶峰帶領十幾名同學創立了這家公司。20多年來,科大訊飛通過對源頭技術發起不懈攻堅,在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等核心技術領域,都保持著國際前沿水平。
更重要的是,作為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行業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帶動了安徽整個人工智能產業鏈的高速發展,吸引著全球的人工智能優質資源加速向安徽靠攏。
科大訊飛的故事,是中國科大融入安徽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縮影。
近五年,中國科大畢業生在安徽就業的總人數位居第一,達到6231人,其中博士將近1956人,占比35%??萍汲晒苯臃趸咝录夹g企業25家,上市企業6家,其中5家位于合肥。在安徽的中國科大校友中,約有2萬人從事高新技術相關工作,科技類校友企業達上千家。
大科學裝置是催生原始創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
1978年,中國科大一支只有二十多人、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隊伍,提出并承擔了建設我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裝置的重任。經過多年奮斗,最終在學校里建成這個大科學裝置。
1984年,中國科大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奠基
此后,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在合肥布局,合肥成為我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合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空探測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也落子安徽。
這些大科學裝置和創新平臺,不僅是巨大的創新引擎,還塑造了“科里科氣”的獨特氣質,助力安徽在全國創新版圖中占據重要一席之地。
三
2022年,安徽省又下了一盤“大棋”,依托中國科大創立“科大硅谷”。
“科大硅谷”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產業催化、創新生態優化,以中國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為紐帶,厚植創新生態、感召五洲英才,發揮科技體制創新引領作用,立足合肥城市區域新空間打造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示范工程。
簡言之,科大硅谷就是要打造成為“科漂”樂園、創業福地。
成立兩年來,科大硅谷拔節生長,創新生態蓬勃起勢,目前已落地創新型企業超1391家,集聚各類基金200多支,總規模超過2300億元。
安徽因中國科大而更具魅力,安徽人民因中國科大而倍感自豪,安徽創新發展因中國科大而底氣十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新園區 徐旻昊/攝
安徽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地當好中國科大的“后勤部長”,對科大的訴求鼎力支持,對科大的事情全力辦好,以“自家人”的態度和“馬上辦”的速度保障科大師生學習愉快、生活愉快、創新愉快。
當下的安徽是一方充滿希望的熱土,也是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
安徽將繼續熱忱歡迎中國科大的廣大校友積極融入安徽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江淮大地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從“書架”走向“貨架”,帶動更多戰略“帥才”、產業“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在安徽安居樂業。
安徽將給予最高禮遇、提供最優政策、創造最大舞臺,與中國科大在雙向奔赴中相互成就、互利共贏。
撰稿:李浩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