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視野

錨定融合讓創新勢能化為經濟動能

來源:經濟日報2025-07-31作者:王成仁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創新“勢能”持續向經濟“動能”轉化,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環。

科技創新是連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把科學概念、設想等變成現實的過程。產業創新是為滿足產業發展需要而進行的創新活動,是將應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產品的過程。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本質上是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再到小試、中試、工程化和產業化的全鏈條,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科技創新只有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才能更好體現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產業創新只有發揮好對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才能更高效地應用和迭代科技成果。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更好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融合步伐,既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又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充分發揮產業端對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

深度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重點是解決好“兩低一缺”問題。“兩低”即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資金比例偏低、研發投入中的政府資金比例偏低。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超3.6萬億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占比6.91%。2023年,應用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重為11.0%。我國研發投入中的政府資金占比自2011年以來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在這些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水平尚有差距。“一缺”即高水平、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型大學數量尚有不足。研究型大學是開展有組織基礎研究的重要主體,能夠吸引、集聚、培養大量頂尖人才和科學家,不斷產生前沿理論和領先技術。進一步優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定位和布局,通過組織建設和機制創新促進基礎研究進步和重大科技攻關,也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一個重點發力方向。

深度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重點是優化制度環境。企業是研發投入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才能實現“雙向奔赴”。《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企業經費占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重為77.7%,比2022年提高0.1個百分點,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但同時也要看到,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企業經費投入占比依然較低,遠低于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水平。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深化要素和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才能更加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與活力。

深度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是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從源頭看,當前“重研究、輕市場”“重論文、輕應用”現象普遍存在,部分科研經費僅在科研系統里打轉,科研成果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有待加強。從渠道看,我國從應用技術向產品轉化的能力較強,但從基礎研究向應用技術轉化的能力較弱,從科學到技術、再從技術到產品的完整創新鏈條傳導不暢。從需求側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仍未完全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尚缺乏價值基礎。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上下功夫,消除創新鏈條中存在的堵點卡點。

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改變以往科技與產業部門分割的狀態,促進“在科技成果上長產業、在產業發展中謀創新”的良性互動。一是突出市場需求導向,倒逼上游研發創新。強化企業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重大戰略項目的咨詢作用,匯集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引導上游基礎研究活動。改革科研評價機制,可考慮將承擔企業研發任務并取得市場效益作為科研評價的重要指標。二是培育優質企業,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力度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形成多元創新主體互促成長的良好局面。提升行業龍頭企業科技實力和輻射帶動力,加大對企業牽頭承擔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水平,鼓勵“鏈主”企業共享創新資源,搭建創新要素集聚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增強創新發展能力。三是建立企業需求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團隊及平臺建立研發中心。在研發過程中吸引更多耐心資本,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孵化載體和平臺,既以解決企業“卡脖子”難題為目標,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又通過市場化渠道整合產業鏈資源,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四是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完善科技服務基礎設施,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推動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技術咨詢、檢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增強中試熟化與概念驗證能力,建設通用性或行業性中試平臺。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發展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完善技術交易市場體系,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技術交易平臺。五是健全人才培養體系。適應多樣化人才需求,培養高水平工程技術人才和“高精尖缺”科技創新人才。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充分肯定科研人員在創新活動中的貢獻,營造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国产一级高清视频免费看|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天堂√在线中文最新版| 一级做a毛片免费视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 欧美丰满熟妇xx猛交|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午夜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 夫醉酒被公侵犯的电影中字版| 中文字幕曰产乱码| 日本三级午夜理伦三级三|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最近新免费韩国视频资源|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欧美多人性受xxxx喷水|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eeuss影院免费92242部|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的视频| 亚州1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2021| 欧美性白人极品hd|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波多野结衣被强女教师系列| 你懂的网址免费国产| 看国产一级毛片|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四虎1515hh丶com| 美女被吸屁股免费网站|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ww484e5566|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