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舉措。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廣泛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探索建立常態、長效機制,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取得了明顯突破和積極進展。適應新時代、完成新任務、履行新使命,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必須引領力、向心力、創新力、保障力“四力”同發,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高質量發展,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作出應有貢獻。
上下同步,統一思想,提升工作引領力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必須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根本指導和基本遵循,努力提高思想引領力。一是筑牢思想基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是一項具有長期性、戰略性的工作,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深刻領會抓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圍繞中心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與基層黨建、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一體推進。二是壓實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抓總作用,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一把手”工程,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務總隊長要切實履行好中心建設第一責任。鄉鎮、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要常態化督促指導、協調推進。同時,建立完善黨委主要負責人掛點聯系制度,制定責任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加強調研指導。三是營造濃厚氛圍。強化正面引導,多赴先進地區學習考察,總結推廣各地有效做法和鮮活經驗,讓大家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廣泛發動宣傳,運用微博、微信、短視頻和宣傳欄等載體,加大宣傳身邊先進典型人物,通過生動展示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新成果,以及反映基層群眾的新生活、新風貌,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家喻戶曉,努力營造各級部門高度重視、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點面結合,統籌資源,提升工作向心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必須著眼于點、縱橫到面,統籌好各種資源,真正把這項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切實增強工作向心力。一是陣地要突出整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法治廣場、紅色教育基地等思想陣地資源,發揮好學習講堂、黨校等理論學習宣傳陣地的作用,打造一批可學可看可示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鼓勵引導各部門將公共服務陣地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使用。重點盤活鄉鎮、街道閑置浪費的資源,合理配置文化站、農家書屋、休閑文化廣場等現有資源。同時,要打通融合線上平臺,充分運用融媒體矩陣、大數據、云平臺等技術手段,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貫通融合,創新“兩個中心”陣地。二是隊伍要突出聯合。優化壯大隊伍,增加志愿者數量。既要不斷吸納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高校專家學者等專業人才,打造以黨委政府為主導的紅色志愿服務體系,又要多方發動,吸納本土文化人才、好人(道德模范)、群眾性帶頭人、退伍老兵等,建立人才庫,加強培訓提升,增強志愿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加大對優秀志愿者、模范志愿服務隊的宣傳和表彰,提升志愿者的榮譽感和歸屬感,鼓勵志愿服務隊伍“走出去”和“請進來”,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三是活動要突出融合。活動要體現群眾差異化需求,對目標受眾群體精準定位,精確掌握基層受眾的特點與需求,以便精確施力、有的放矢,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實現“到人、管用、有效”。豐富活動內容,創新理論宣講的形式,將理論宣講以群眾喜愛的形式呈現,融入群眾日常生活;要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傳統節日加強儀式感,文明實踐活動與傳統文化、地方風土人情相融合。圍繞群眾關注的難點、焦點問題,開展全覆蓋、分眾化、菜單式貼近群眾生活的文明實踐活動。
豐富載體,精準實施,提升工作創新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需要通過載體和項目來體現、去實現。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必須立足實際,圍繞高質量,認真抓好項目建設的全流程實施。一是細化項目設計。圍繞特定的主題、群體和問題,精心設計活動項目,如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特困群體,有針對性地設計幫扶項目。圍繞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文化、科技、法律、體育等方面,設計普惠性的項目等。選擇優秀的志愿服務隊長期有計劃地開展志愿服務,不斷地推出項目清單,并向群眾公布,培育出項目品牌。二是優化項目流程。規范志愿服務項目流程,對項目立項、實施、評估、優化和志愿者招募,建立一套系統流程,實行閉環管理。對項目可行性要嚴格把關,在服務項目確立之后,及時發布項目信息,招募優秀志愿服務隊伍或組織,按照項目要求和進度組織實施,并及時反饋和評價項目實施效果,不斷改進完善項目內容和實施方法,最終實現項目可評估、可考核、可持續。三是深化項目培育。志愿服務項目培育孵化是個長期的過程,想要面面開花不容易,要因地制宜,著眼本土特色優勢,每年精心打造幾個項目,形成特色品牌,這樣更易出亮點,更具操作性、可行性。通過每年舉辦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的形式,培育支持具有特色和品牌效應的精品志愿服務項目,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多措并舉,強化機制,提升工作保障力
機制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健全機制是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須著眼常態長效,在強化機制上下功夫。一是健全目標考核機制。強化目標和結果導向,以考促行、協同發力,推動形成高效順暢、齊抓共管的運行模式。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指標,作為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巡視巡查的重要內容,同時作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考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月督導、季通報、半年考核、年度考評。二是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完善志愿服務評價體系,對志愿服務時長、服務質量加強日常管理、監督,探索引入數字化監管,將反饋和評價作為星級評定的依據。完善志愿者禮遇回饋機制,對達到一定條件的志愿隊伍、志愿項目、志愿者在入學、就醫、城市交通、文化體育等方面給予物質激勵和精神嘉許。完善培訓交流機制,主動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對志愿者定期開展業務技能培訓。三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探索建立文明實踐基金,以財政投入為杠桿,以社會力量支持、群眾自愿捐助等為補充,籌集專項資金,用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項目孵化、志愿者激勵等。充分發揮自我造血功能,讓文明實踐工作有保障、可持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始終保持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