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位擴容堅持新建與挖潛并重,既增數量,也優供給,有助于平衡供需、緩解升學壓力
【現象】回應群眾期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重慶計劃實施“新卓越”普通高中建設工程,穩步增加普通高中資源供給,建設100所科學、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特色高中;廣東廣州提出通過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擴容一批、試點一批等舉措,爭取今年新增普通高中學位1萬多個……各地多措并舉推進高中學位建設,在提質擴容上邁出探索步伐。
【點評】
高中階段教育一頭連著義務教育,一頭連著高等教育,被視作國民教育體系的“腰身”。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背后有著因應人口結構和人口質量變化的綜合考量。
看趨勢,這是給未來“解壓”的先手棋。2016至2017年是我國人口出生的一個高峰期,這期間出生的孩子將于2032年左右進入高中階段,未來一段時間高中的學位供給壓力會持續增加。作為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統籌調配舉措,高中學位擴容堅持新建與挖潛并重,既增數量,也優供給,有助于平衡供需、緩解升學壓力。
促進高中學位擴容提質是提升“人才紅利”、建設人才強國的“強基”之舉。毛入學率可用于評估某一級教育的普及程度。2024年,我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2.0%。以學位擴容更好滿足“上好學”需求,進一步提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能夠推動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應提升,助力提高國民素質、夯實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底座。
“擴容”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整體布局、統籌謀劃。
調結構,滿足多樣需求。教育應是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而非簡單復制、機械灌輸。一段時間以來,模式單一、缺乏特色的問題在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比較突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探索設立一批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的普通高中,辦好綜合高中”等,指向的正是分類發展、特色辦學。打造豐富多元的育人育才方式,才能更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
優配置,推進整體提升。擴容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也包括質量的提升。以縣級中學為例,目前近60%的普通高中生在縣中就讀,縣中辦得好不好,影響廣大學子的受教育水平,關系高中階段教育的整體質量。深入實施縣中振興行動計劃,優化學校布局、加強師資配備、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有助于以育人方式改革提高縣中辦學水平。擴容正是推進教育改革的良機,探索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將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多學子。
這個過程中,因地制宜很重要。每個學生的個性稟賦不同,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不同,決定了擴容既要增加普通高中學位供給,也應重視職業高中,鼓勵發展綜合高中以及具有體育、藝術、科技等特色的高中。不同地方的現實情況千差萬別,只有奔著問題去、有的放矢,才能放大相關政策的正向效應,精準回應家長和師生關切。
腰桿硬方能立得穩,教育亦如此。期待各地各方持續創新舉措,堅持量質并重、分類發展,將“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落實落細,為更多孩子成長成才添動力,為人才強國建設筑根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6日 05 版)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