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文博游興起,講解服務也逐漸成為要素之一,備受游客關注。游客們逛博物館,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看個熱鬧,更希望“下馬看花”學有所獲,專業現場講解無疑是了解文物背后故事與價值最直接的方式。
熱潮之下難免亂象叢生,部分講解者為吸引游客,以野史替代正史在文博場館嘩眾取寵,忽視歷史真相;更有甚者開設自媒體賬號信口開河,只為流量變現。長此以往,不僅誤導游客認知,更會對文化傳承造成不利影響。實現文博行業高質量發展,講解服務的職業化、專業化必不可少。為此,需要進一步推進標準建設、人才培養和監管強化。
確立標準,守住專業底線。面對游客越來越高的講解需求,各地文博場館講解服務呈現井噴態勢,但水平良莠不齊,從業人員背景復雜、能力參差不齊。為此,應盡快完善相關體系與規范建設,明確內容紅線與服務標準。標準的設立不是為了扼殺有創意的講解,而是為從業者提供可靠保障與正確導向。對專業講解人員而言,在建立專業分級認證與持證上崗機制基礎上,應與時俱進推動行業標準提升,在專業講解與大眾興趣相結合等方面下功夫;對兼職講解人員而言,應積極引導他們為游客提供規范化服務。此外,可結合人工智能語音導覽、線上掃碼講解等輔助方式,以高標準構建多層次、互補型服務體系。
培育人才,夯實講解本領。講解不是機械化“背稿子”,也不能一味玩“脫口秀”,應基于知識積累與講解技巧,以專業性實現文化價值與信息的大眾化傳遞。為此,需要根據當前文博行業對講解服務職業的供需現狀,構建系統化人才培養機制。比如,可以推動文博單位與高校合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合考古學、歷史學及大眾傳播、表達訓練等內容,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此外,應建立面向社會的公益培養體系,組織有興趣參與講解服務的各領域人才,通過線上課程學習、線下文物修復觀摩、現場講解實習等方式,以扎實本領完成考核后,鼓勵其加入文博講解隊伍,為行業注入新力量。
強化監管,護航行業發展。亂象背后,往往存在監管缺位。針對講解服務的復雜性,可進一步探索游客反饋、專家尋訪、技術篩查等監管機制。一方面,根據游客實時掃碼評分,能對文博展館內各類講解服務進行客觀判斷,再結合專家不定期在現場了解情況,能對不良講解行為進行糾正。另一方面,要善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對線上不實講解信息進行自動化篩查,標記虛假或低俗內容后及時處理。同時,針對講解效果未達預期、游客付費卻被蹭聽等情況,應積極探索個性化講解定制、游客專屬耳機配件等綜合舉措,保障游客權益與講解者收益,維護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
每一次生動的講解,都是歷史的回響,不能夾雜虛偽與功利的雜音。希望越來越多優秀的講解者走上職業道路,專業且自豪地向游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文脈精華。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