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作為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梁,在人才培養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學生高中階段打下堅實基礎,形成更強求知欲和內驅力,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后勁就會更足。
育智先育德。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強認知和學習能力,在樹立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道德情操等方面,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十分重要。衡水中學打造“交互思政”模式,推出“AI思政輔導員”系統,提供24小時理論答疑與心理疏導;依托數字孿生技術,讓錢學森等不同時代的杰出人物穿越時空,與學生“面對面”對話。教育說到底是要立德樹人,思想、道德、價值觀方面的基礎牢,未來的人生就不會走偏。
高中教育需要經歷高考的檢驗,但更需為學生在大學乃至更長遠的人生階段打好基礎。兼顧課內與課外,統籌學知識與強能力,重考試但不唯考試,才能讓學生成長的底子更扎實。近年來,衡水中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做了許多探索。每天開展兩小時陽光運動,把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融入日常生活等,受到學生歡迎。教育不急功近利,才能把長期主義的種子植入學生心底。
高質量教學離不開高質量管理。辦好高中需堅持管理創新,提升辦學水平。特別是要加快完善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推動辦學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學校治理由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辦好高中不單是學校管理者和老師的事,也是家長、學生乃至全社會的事。拓寬參與渠道,凝聚各方智慧,才能更好滿足社會期待。
當前,普通高中教育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亟須在創新辦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上下更大功夫。作為教育從業者,我們將秉持教育初心,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不懈努力,為青年學子的人生長跑“攢后勁”。
(作者為河北衡水中學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0日 05 版)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