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一種被稱為“體育外賣”的上門授課新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歡迎。它面對的主要是青少年及幼兒群體,家長“下單”以后,教練就會自帶體育器材如約而至,給孩子“私人訂制”跳繩、籃球、跆拳道乃至綜合體能提升訓練。那么,怎么保證“體育外賣”平臺上的教練都有資質、有能力完成好這些訓練任務?
早上7時,在江蘇南京玄武區,跆拳道國家二級運動員、體適能教練沈威帶著敏捷梯、瑜伽墊等訓練器材趕往客戶家附近的運動場地。這個暑假,沈威已累計完成將近20單預約課程。
清晨和傍晚是上課黃金時段,沈威說,他們會選擇就近的體育場或是小區周邊廣場提前踩點,同時也會帶上必備器材,保障訓練安全有效。
暑期期間,“宅娃”現象普遍,這種時間、地點雙靈活的服務模式契合了不少家庭需求。記者在社交平臺搜索“上門體育”,發現提供“體育到家”服務的教練不少,項目包括跳繩、游泳輔導等。
家長錢女士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為了鼓勵假期“宅家”的孩子動起來,她通過線上平臺預約了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時的“體育外賣”。教練上門省去了家長接送奔波,綠意盎然的公園或社區運動角也讓孩子們體驗到不一樣的鍛煉樂趣。除了單人預約“一對一”模式,“抱團拼課”也悄然流行。
江蘇淮安一家健身俱樂部負責人劉浩介紹,不同學段體質測試的要求,尤其是中考體育是當下眾多家長選擇“體育外賣”的驅動力。
為了規范蓬勃發展的課外體育培訓市場,國家體育總局已于2021年12月印發《課外體育培訓行為規范》,明確規定執教人員應持有體育教練員職稱證書、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證書等6種證書中的至少一種。家長在預約時,一定要關注教練資質。
跆拳道國家一級裁判員 董正強:首先是運動員證,說明教練對這個專項,比如長跑、短跑、跳高等,自身有一定基礎。第二個得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
當前,“體育外賣”提供者主要分兩類:已在工商注冊、擁有培訓許可的機構和個體教練。個體教練可能更靈活、價格稍低,但機構在資源、規范性上通常更有保障。選擇“體育外賣”,家長還要綜合考量。
青少年體能訓練資深教練 何驍燁:家長要考量教練的從業年限、教學經驗以及他在這個行業所獲取的職業認證、資格證書。還有就是教練的專業性,是否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共情能力,還有教學經驗、包括他所帶學員的案例等。
目前,“體育外賣”作為新興業態,還面臨標準化缺失、監管困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特別是體育運動如果不規范,容易受傷,事后顧客維權也是一大難題。何驍燁提醒,家長也應擦亮眼睛,嚴把資質與安全關,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在健康無憂中享受運動的快樂。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