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菜子湖都將迎來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停留或棲息,沉寂半年的團結大圩也隨之熱鬧起來。
航拍菜子湖
航拍菜子湖
據有關部門監測,菜子湖共分布有鳥類15目42科142種,水鳥總數約10萬只,吸引了白頭鶴、東方白鸛、小天鵝、白額雁、白琵鷺、豆雁、鴻雁等眾多侯鳥和留鳥在此棲息。
作為生態環境質量好壞的活指標,候鳥總數逐年增多、種類日益豐富,足以證明該地自然環境正在日益改善。
“若不是五年前引江濟淮工程原設計方案進行了調整,這成千上萬只候鳥恐早已另尋它處。”日前,樅陽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股股長吳風云指著眼前一片灘涂地告訴記者。
菜子湖是引江濟淮工程的必經通道。在詳細分析了東方白鸛、黑鸛、大鴇、白鶴、白頭鶴等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鳥類在菜子湖等工程影響區域的遷徙、活動情況及生境要求后,設計者們遇到了難題:要經濟還是保生態?
“當然是保生態!”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安慶建管處處長裴看元斬釘截鐵地說。據裴看元介紹,為嚴格保護候鳥棲息生境,引江濟淮工程專門增加了約1.5億元工程投資,對原設計方案進行大幅調整:航道西移約一公里,遠離團結大圩鳥類集中分布區;同時,利用湖區航道疏浚土方,在航道東側填筑濕地,結合微地形改造布設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為候鳥提供優質棲息地。
“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這是項目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一直堅持的原則。”裴看元說,除了為候鳥讓路外,引江濟淮工程還安排了約2.5億左右專項資金,為魚類增設了5處魚道,以保持魚類洄游暢通。其中,樅陽引江樞紐的魚道便保障了魚類可以在長江和菜子湖之間洄游。
目前,在安慶菜子湖濕地公園內,引江濟淮主體航道工程、菜子湖濕地生態修復試驗工程、引江濟淮影響處理工程還在加緊施工,“涉及到工程施工濕地紅線的,我們積極實施技術指導;對鳥類保護方面,要求施工單位避開候鳥越冬期施工。”安慶菜子湖濕地公園總工程師王付紅說,施工過程中會要求施工單位嚴格落實批復中提出的各項涉及菜子湖的生態保護措施,同時要求施工單位向保護中心提交《施工方案》等工程資料,嚴禁超范圍施工,“無論如何,生態保護都是第一位的,這個紅線不能碰。”(記者 史睿雯 彭旖旎 劉玉才 黃娜娜 朱曉桐)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