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新安水,萬重枇杷山。”今年5月,在新安江畔的歙縣“三潭枇杷”產地,果農喜迎豐收。今年歙縣“三潭枇杷”量價同升,一方面得益于風調雨順的新安江小氣候,另一方面體現了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帶來的成果。歙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縣里結合實施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開展“三潭枇杷”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對果園統一進行農藥集中配送和測土配方,提升了枇杷品質,拉動了價格上浮,也保護了一江清水。
新安江流域是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發源于休寧六股尖的新安江,是長三角重要的戰略水源地和綠色生態屏障。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保部的指導下,皖浙兩省正式啟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此舉開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先河。
試點10年來,黃山市在新安江流域實行網箱退養、退捕上岸、水位線以下退耕還濕還林、河面垃圾打撈等措施,沿江所有村莊建立“生態美超市”,打造新安江優美生態廊道。結合流域傳統村落“微改造、精提升”,黃山市建設皖浙一號旅游風景道和新安江百里大畫廊,打造“三潭枇杷”“三口柑橘”“富岱楊梅”“徽派盆景”等沿江精品果品示范區和徽派盆景小鎮,發展采摘游、觀光休閑、文化體驗等文旅產業,加快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縱觀試點歷程,每輪試點呈遞進方式推進,水質標準更高、考核標準更嚴、創新項目更多。試點經驗被總結為“新安江模式”。
“新安江模式”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以生態補償為核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新安江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凈水,連續多年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去年,新安江(黃山段)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試點工作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國其他10個流域、15個省份復制推廣。我省將“新安江模式”拓展到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等領域。
當前,我省參與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延續實施第三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加快建立科學的跨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賠償標準和水質考核體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向“長治”。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