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作為‘大總’陪同村民王子俊及媒人到外地女方家定親,通過宣講我們村的新婚俗,為新郎一家減輕了不少負擔。”5月7日,濉溪縣劉橋鎮王堰村黨總支書記王修設對記者說,“五一”前,新郎王子俊迎娶了來自省外的新娘,村里免費提供了婚禮場地和婚慶用品。
初夏時節,省級美麗鄉村王堰村格外恬靜美麗。王修設說,這些年,除了環境變美了,村里的風俗也跟著大變樣。
“我們把婚嫁禮俗納入村規民約,規定宴席桌數、標準,講排場、大操大辦的‘面子開支’‘人情開支’顯著減少。”王修設說,王堰村8個自然莊均有一名“大總”,哪位村民辦事,“大總”都會提前上門勸說,絕大部分村民都能遵守村規民約。
王堰村鄉風文明的新氣象,得益于濉溪縣持續舉辦的移風易俗經驗交流暨“我是大總”評選活動,王修設正是首屆“大總”打擂的擂主。
在淮北農村,群眾在辦理婚喪嫁娶事宜,會有一個問事的“大總”,一般由當地威信高、口才好、閱歷豐、謀事細且熟悉風俗民情的村干部或村民擔任。
2019年以來,濉溪縣通過開展“大總”打擂,展示鄉風文明成果,固化移風易俗經驗,讓鄉風文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大總”打擂活動中,每位參賽人分享移風易俗工作中的經驗、案例和體會,比賽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傳播,擴大了在群眾中的影響力。
“通過參加首屆打擂,學習到其他村減少宴席桌數的做法,回來后寫入村規民約。”王修設說,王堰村約定宴請規模低于15桌,每桌標準低于500元,對于按照標準舉辦婚宴的村民,村里免費為其提供婚禮場地和拱門、捧花等婚慶用品,“大總”免費客串司儀。
“大總”打擂中發掘到的好做法好經驗,也被濉溪縣廣泛吸納并形成制度舉措。近年來,濉溪縣完善了辦理婚喪嫁娶等事宜時能普遍適用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懲戒措施等。同時,各鎮村還組織開展培訓,提升“大總”群體素養,幫助“大總”更好履責。
“在各村‘大總’的推動下,作為安徽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實驗區的濉溪縣,多地婚事辦理中高額彩禮、婚宴大操大辦、人情隨禮偏重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群眾在婚嫁中的支出負擔明顯減輕。”濉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丁懷軍說。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