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后,阜陽界首高新區,總投資4億元的安徽中能電源有限公司碳儲能電池智能裝備升級改造項目,正朝著今年6月份全部投產運行的目標推進。屆時,項目將在不新增能耗、廢渣、廢氣、廢水等排放物總量的基礎上,形成年產150萬KVAh鉛碳儲能電池、475.2萬KVAh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
安徽中能電源有限公司是電池“巨頭”——天能集團全資子公司,前期主要以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的研發、生產為主,開發的“長跑王”“長壽王”“載重王”“黑金剛”“真黑金”等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依托此次上馬的升級改造項目,企業將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快向鉛碳超級電池這一儲能新賽道進軍。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樹牢項目為王理念,聚焦十大特色產業特別是八大先進制造業細分領域,堅持每季度集中簽約、集中開工、集中觀摩等機制,強化調度推進、完善要素保障,推動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包括比亞迪、賽拉弗、昊源化工等7個百億級制造業項目,26個投資超30億元產業項目在內的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強力推進,持續筑牢阜陽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統計顯示,截至3月底,全市在庫工業項目460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59個。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34個,同比增加77個;10億元、50億元以上項目分別為47個、10個,同比分別增加17個、3個。
在項目有力支撐下,一季度,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4.1%,分別高于全省、全國平均21.4個、3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占同期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34.3%,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
制造業提質蓄能的態勢凸顯:截至3月底,全市在庫制造業項目381個,同比增加137個;一季度,全市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7.3%,增速高于全市工業投資43.2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對全部投資的貢獻率為503.3%,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1.9個百分點。制造業涵蓋的30個行業中,24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80%。
“一季度全市新簽約的145個億元以上項目中,工業類項目119個、占比82.1%。其中,總投資32億元的安徽創藝新能源汽車及白色家電鋁制品部件、總投資20億元的四川金匯能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等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51億元的太和縣年處理100萬噸廢鹽綜合利用、總投資25億元的年產3GW鈣鈦礦光伏電池組件及鈣鈦礦材料生產等項目開工建設。”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這些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大項目、好項目,將釋放出強大的產業鏈聚合效應,推動我市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傳統產業加快升級、特色產業加速集聚集群集成,讓阜陽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澎湃。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