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山市堅持需求導向,深耕地域文化,不斷打造特色化、多元化教學課程,搭建“小而美”的終身學習平臺,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截至目前,全市各級老年學校累計開發特色課程61門、受益學員7.9萬人。
引育名師延展廣度。深入挖掘各類教育人才資源,開展“能者為師”“尋找社區好教師”等專題活動,注重吸收“五老”“文化能人”等參與老有所學師資團隊,招聘特崗人員服務老年教育,組建一支以兼職為主的高素質志愿師資隊伍,并針對鄉鎮、村(社區)老年學校師資緊缺問題,選派老年大學和中小學專業教師開展送教助老情暖老年教育活動。
開發優課挖掘深度。全市共設老年學校818所,提供將近8萬個老年學位。常態化開展“悅讀黃山·書香徽州”讀書活動,新增具有本地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課程29門。毛豆腐制作、菊花烘焙等成了校本教材,許村大刀舞、休寧得勝鼓等傳統技藝手把手傳承。通過“學習+”賦能模式助力銀發一族追夢筑夢圓夢,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暖心服務彰顯溫度。完善“老年教育+志愿服務”工作機制,舉辦各類授課(活動)7554次,助力社會治理、鄉村振興。1146名老年學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87名老年學員參與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工作。積極整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美麗鄉村等各類場所,首批授牌認定老年學校校外實踐基地20個,引導更多老年人開辟“第二課堂”。
結出碩果體現力度。全市獲省“百姓學習之星”3名,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2個,占全省比例12.5%,其中倪世治獲評2024年全國新時代“百姓學習之星”,成為安徽4名獲此殊榮者之一。評選一星級“活力智叟”360名、二星級“活力智叟”139名、三星級“活力智叟”37名,獲得市級以上榮譽40余次,以“老有所學”促“老有所為”。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