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黃山市政協召開的“推進新安醫館建設,打造長三角康養旅游首選地”專題資政會上獲悉,該市以中醫藥支付方式改革為導向,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改革試點,實現了“患者少花錢、醫院增收入、醫保減支出”,促進了新安醫學傳承發展。
黃山市是新安醫學的發源地,創造了“九百醫家、八百醫籍”的成就,留下了“北華佗、南新安”的美譽。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傳統中醫藥發展面臨人才短缺、技術落后、創新不足等諸多困境。
2022年底,黃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改革試點,確定以骨傷科為主的10個中醫優勢病種在5家醫療機構先行試點,按照“中醫藥優勢突出、臨床路徑明確、診療方案成熟、治療風險可控、中醫藥治療費用低廉、療效與西醫藥療效相近或優于西醫藥療效”原則,制定收治標準和療效評判體系,打破現行以成本定價的支付體系,付費總額按照西醫治療費用的60%進行支付。
黃山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測算,醫保基金對試點醫療機構的傾斜支付標準約為中醫治療按項目收費的4倍至5倍。同時,明確對治療效果不符合預期的病例,醫保基金按現行政策進行支付,確保只獎不懲,充分調動試點醫療機構和中醫藥從業人員積極性。
今年以來,黃山市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的支持力度,設置核心指標,對病種次均費用低于全市同級醫療機構次均費用水平,且中藥飲片收入占比、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占比兩項指標逐年提升的醫療機構,年度績效評價給予一定比例的加權系數,僅此一項醫保基金對試點醫療機構傾斜支付70余萬元。
據黃山市醫療保障局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該市按中醫療效價值付費的試點醫療機構共收治病例490例,患者自付費用下降58.58%,醫保基金支付下降30.75%。
·編后·
黃山市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藥特色的激勵補償機制,提高了醫療機構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新安醫學特色療法的內生動力,激發了中醫藥從業人員積極性,也促進了傳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