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秋季開學前夕,“安徽好人”陳尚發來到歙縣街口中心學校,為9名考入大學、高中及表現優異的學生發放助學金,用行動延續他三十余年的教育情懷。
“街口是我的第二故鄉,也是我創業起步的地方?!标惿邪l動情地回顧了自己與歙縣街口的緣分。上世紀80年代,他從溫州龍港來到歙縣街口鎮經商,因水土不服重病纏身,是當地村民的悉心照料讓他康復。這份恩情化作回饋社會的決心,1993年,得知當地農村孩子讀書的艱難后,他毅然決定每年從企業利潤中撥出??钣糜谥鷮W。
三十余載堅持,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截至目前,陳尚發已累計資助學生190余名,捐贈書包300只、書籍2000余冊,總價值超130萬元。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山區孩子手握書本時的燦爛笑容,是寒門學子踏入大學校門的堅定腳步,更是一位企業家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
“陳叔叔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愛與責任的力量。我會努力學習,將來回報家鄉,將這份善意傳遞下去?!笔苤鷮W生吳少卿說。
如今,陳尚發身兼安徽省溫州商會黨支部書記、黃山市溫州商會名譽會長等多職。面對獲得的“安徽省社會組織優秀共產黨員”“黃山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謙遜地說:“我只是盡了微薄之力?!?/span>
從青絲到白發,從異鄉人到“榮譽鄉賢”,陳尚發以30余年的助學善行詮釋了什么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他的故事不僅是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的典范,更成為徽州山鄉中一盞不滅的燈,照亮貧困孩子走向更廣闊世界的路。
記者 潘成 李丹青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