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神醫華佗在亳州種下第一塊藥圃。從那時起,中藥與亳州,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份緣,跨越千年。亳州實現了從“一塊藥圃”到“千億藥都”的華麗轉變,贏得了“藥不到亳州不齊,藥不過亳州不靈”的美譽。
這份緣,至今不渝。改革開放后,亳州從地攤藥市出發,走向全國,已成“天下藥商聚亳州,亳州藥商遍天下”之勢,是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飲品生產基地。
這份緣,正在升華。亳州市正舉全市之力建設世界中醫藥之都,打造全國中醫藥產業高地、中醫藥進入國際市場的“橋頭堡”,讓亳州“藥方”更多造福人類。
2015年以來,亳州市中醫藥工作獲全省考評“九連冠”。2023年入選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單位、為全省唯一市。今年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亳藥產業集群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2023年全市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達1852.5億元、增長11.3%,今年上半年達1135.45億元、增長8.6%。
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那抹藥香,正從歷史走向未來,從亳州走向世界。
堅持以藥立市 中醫藥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將現代中醫藥打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著力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做優中藥材種植。堅持質量興藥、品牌強藥,加快推進規范化種植基地、種子種苗組培繁育基地、“十大皖藥”道地藥材種植基地、中藥材初加工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設,推動中藥材道地化、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建成規范化繁育基地5個、綠色生產基地17個,安徽中藥材種植聯合研究中心和藥用植物組培繁育中心投用,年產原種種苗逾1000萬株,在地擴繁能力2.5億株以上。現擁有地產藥材260多種,亳白芍、亳菊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2023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24.4萬畝、占全省的49%,產值46.5億元,標準化種植面積46.1萬畝,均居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產值38.45億元、增長7.13%。做強中醫藥制造。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再造和中藥飲片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中成藥制造、配方顆粒、中藥生物制藥、中藥提取等,全市現有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企業212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中藥企業126家、超10億元企業4家。全市銷售超億元的大品種7個,累計落戶全國知名及醫藥百強企業73家、引進中藥大品種61個。2023年規上醫藥制造業產值426億元、增長19.5%,今年上半年產值234億元、增長7.5%。在全國率先建成區域性中藥飲片生產信息化追溯體系,獲國家藥監局充分肯定。做活中醫藥貿易。強化中醫藥市場規范運行,建成中藥產業互聯網線上交易平臺,實現交易額5.4億元。2023年全市中醫藥流通貿易額1380億元、增長9.1%,今年上半年達860.6億元、增長8.6%。支持中醫藥走出去,牽頭組建長三角中藥產業創新聯盟,與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等開展經貿交流,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中醫藥協會建立合作關系,6家藥企在境外設立營銷機構,2023年以來新增中藥材進出口實績企業91家,業務覆蓋88個國家和地區。中藥出口額占全省81.1%、全國10%。今年上半年全市中藥材進出口3.8億元、增長14.9%,占全省89.41%。藥信牌中藥配方顆粒是全國唯一以藥品身份進入歐盟市場的配方顆粒,并在多個國家、地區銷售。疏風解毒膠囊連續7次被列為國家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推薦用藥,是英國政府“創新英國”全球第一個立項資助的中藥,今年6月份在新加坡成功上市銷售,是全省首個正式“出海”的中藥專利藥。
堅持創新驅動 中醫藥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把古老的中醫藥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讓中醫藥煥發出新活力。加快平臺建設。以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建設基地為重點,實施現代中藥科技重大專項,全市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通過CNAS認證的檢驗檢測中心6家,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和中藥材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我市設立分中心,與華為公司合作研發全球首個華佗中醫藥大模型。深化產學研合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出題、院所解題”的大院大所協同創新機制,現有涉藥類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個,70余家藥業企業與天津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院所開展中醫藥領域合作,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及產學研合作協議110余項。安徽九洲方圓制藥有限公司與安徽中醫藥大學等7家單位合作,成功“揭榜”現代中藥安徽省產業創新研究院。亳州聯動創新區“中藥材出口共享檢測新模式”入選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2023年度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推進品種研發。現有“生物與新醫藥”類高新技術企業125家,已完成7家涉藥類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企業全部清零、23家涉藥類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企業全部清零。設立超100億元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基金,支持擁有優勢品種的企業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實施品種產業升級,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并在亳落地生產,加強創新藥、經典名方新藥研發,現有藥品品種229個,在研仿制藥品種58個、藥品研發項目26個。強化人才引育。實施中醫藥人才擴容培優工程,加強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投資10.5億元的亳州學院中醫藥學院基本建成,現有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工作室6個,省名中醫和省基層名中醫22人。到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18所高校開展“‘亳’攬英才 智匯藥都”招才引智活動,開展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出臺政策鼓勵高等中醫院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從事中醫工作。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有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2976人、中藥師347人。
堅持惠民為本 中醫藥健康服務持續提升
強化中醫藥高質量服務供給,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讓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完善服務網絡。以全市189家中醫醫療機構為龍頭,深入推進15分鐘中醫藥服務圈建設,在全省率先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所轄三縣一區均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成立“安徽華佗互聯網中醫院聯盟”,市中醫院成功入選全國重點特色中醫院,與省中醫院共建全省唯一的省級中醫區域醫療中心,率先實現三級中醫醫院縣級區域全覆蓋,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建成中醫館,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均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形成了以市中醫院為核心、縣(區)中醫醫院為骨干、鎮村中醫服務機構為網點,全面覆蓋城鄉的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促進健康旅游融合發展。依托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優勢,加快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連續8年開展“文化旅游年”活動,持續提升華祖庵、林擁城·藥都林海等景區業態,打造華佗百草園、湯王溫泉旅游度假區等中醫藥主題景區,加快建設中國·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農文旅、商文旅項目,成功舉辦國家健康旅游博覽會、全國藥膳大賽、華佗五禽戲國際健身氣功博覽會等特色活動,形成以藥酒、藥飲、藥食、藥膳、藥療為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讓游客享受獨特的中醫藥魅力,獲評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中國康養旅游目的地等稱號。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歷史傳承優勢,積極打造養生花茶、藥膳、保健推拿等特色“亳州養生”品牌,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中醫藥健康需要。現擁有中醫藥康養產品2000余種,養生花茶生產企業產量、銷量均占全國70%以上,連續5次獲評全國“郵政快遞業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2023年、今年上半年寄遞量分別達3.55億件、2.37億件。
堅持以文塑魂 中醫藥文化影響持續擴大
立足“華佗醫學”這個金字招牌,大力弘揚華佗中醫藥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北華佗”影響力。深度挖掘文化底蘊。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承工程,加快中醫藥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建成華佗中醫藥研究院,收集整理華佗文化研究和醫藥古籍,編寫《神醫華佗》等7部專著。支持老字號品牌、民間經典診療技術或膏方等獨特技藝、藥市開市大典等項目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市共有省級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3項,華佗國藥、承慶堂獲評中華老字號。聚力打造文化精品。積極推廣普及華佗五禽戲,華佗五禽戲群眾文化普及項目入選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推進華佗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建設,創新推出亳州養生等文創產品、“亳品匯”中醫藥文化集市等活動,華祖庵獲評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國·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入選“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單位”,“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芍藥花田”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不斷擴大文化影響。連續舉辦39屆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成為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中醫藥貿易、文化、學術交流展會之一,“華佗故里·藥材之鄉”“中華藥都·養生亳州”等品牌享譽海內外。國家級華佗中醫藥獎獲準設立、我市作為永久頒獎地。2023年首次舉辦中國(亳州)—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會議,發布《RCEP國家中醫藥行業亳州共識》,高規格舉辦世界(亳州)中醫藥論壇、全國調味品產業大會、養生文化學術論壇等重大活動,全力打造中醫藥文化交流高地,提升“亳”字號中醫藥文化傳播力,讓中醫藥為維護人類健康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