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錢峰,市商務局副局長劉季華,市投資促進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江正煒圍繞“聚焦開放聯動高水平,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進行專題發布。
加速“融長” 同頻共振譜新篇
四年來,馬鞍山市統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著力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體制機制運行更完備。馬鞍山市與南京市、上海長寧區、上海普陀區簽訂跨界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推動各縣區、開發園區分別與滬蘇浙城市縣區、開發園區簽訂合作協議。制定全面融入南京26條措施,以同城化思維建設區域發展共同體。
規劃空間銜接更緊密。簽訂《南京都市圈規劃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國土空間、基礎設施、毗鄰區域等規劃協同機制。完成《寧馬一體化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寧馬交通一體化對接通道及中心城區重要交通干道系統用地預控研究》。
基礎設施聯通更順暢。巢馬城際鐵路江北段架梁通道貫通,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三座主塔全部實現封頂;寧馬城際鐵路全線架梁作業完成,正式進入鋪軌階段;長三角首個鐵水聯運工程——鄭蒲港鐵路通車運營。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馬鞍山段建成通車,寧和高速馬鞍山段工程總體進度超八成。
產業創新協作更高效。重點圍繞上海、南京、合肥等市主導產業定位,規劃建設“1+3+N”產業集群,引導中心城市產業鏈跨區域布局和產業集群跨界共建。市政府及全市11個載體累計與長三角28個地方政府、園區、國有企業簽署園區合作協議31份,實現所有縣區、開發園區與滬蘇浙重點園區合作共建全覆蓋。
毗鄰地區融合更快速。含山-巢湖、和縣-浦口、當涂-高淳、花山-江寧、博望-江寧、慈湖高新區-江寧濱江開發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實現寧馬、合馬各毗鄰片區跨界一體化發展全覆蓋。掛牌成立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打造“兩省一街警務室”“江寧-博望一體化社會治理中心”等特色品牌。
公共服務共享更便利。開通馬鞍山至南京7條跨省公交專線及含山至巢湖、當涂至蕪湖2條跨市公交專線。在養老服務、教育、醫療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消費投資雙輪驅動 內外貿發展齊頭并進
2020年以來,馬鞍山市堅持消費投資雙輪驅動,推動內外貿發展齊頭并進,推進軟硬平臺相互支撐,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加快構建“大商貿”體系。全市內貿流通取得較快發展,全市限上商貿企業總數達到611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20年的795.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047.7億元,累計增長31.7%,年均增長9.6%,超全省1.7個百分點。
大力推動“大開放”格局。2020年,馬鞍山市被省政府評選為唯一一個促進外貿外資增長,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成效明顯的表彰激勵市。2022年,馬鞍山市連續13年被評為“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居全國第32位、全省第2位。2024年以來,馬鞍山市跨境電商連續6個月均保持100%以上增長,上半年交易規模達11.5億元,同比增長101.5%。
不斷完善“大貿易”平臺。馬鞍山口岸鄭蒲港對外擴大開放,成為省內唯一的一江兩岸同時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水運口岸。馬鞍山綜合保稅區成為全省唯一的區港聯動型綜合保稅區。口岸外貿貨運量、國際航行船舶數、進出口貨運量等3項口岸主要運行指標,連續4年居全省首位。
著力招大引強 構建產業生態圈
四年來,馬鞍山市聚焦“1+3+N”產業集群,創新招商思路,著力招大引強,取得良好成效。
項目招引上實現突破。2020至2023年,馬鞍山市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726個,協議總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141個,50億元以上項目33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項目284個,固投5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36個,固投20億元以上項目6個;新引進上市公司直投項目5個,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投資項目8個,瞪羚企業投資項目4個。
投資總量上保持前列。2020至2023年,馬鞍山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5030.1億元,年均增長5%;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43957萬美元,年均增長155.8%。上半年,全市實際到位外商直接投資12836萬美元,位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長10.8%(按人民幣計91326萬元,同比增長14%);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562.2億元,排名全省第5位,同比增長5.8%。
長三角一體化推進有力。2020至2023年,馬鞍山市新簽約項目中來自長三角地區1016個,占比58.9%,總投資額4399.6億元,占比54.1%。今年上半年,新簽約項目中來自長三角地區151個,占比53.1%;總投資額445.5億元,占比43.3%。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