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4年度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公布,全省7個地市的10個產業集群獲評,其中宣城市高性能密封件及輕量化汽車零部件集群榜上有名,是全省唯一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作為我省唯一一個與江蘇、浙江同時相鄰的地級市,宣城市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滬寧杭合四大都市圈輻射中心,是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工業強市“6543”(即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0個、開工500個、投產40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戶)計劃,圍繞“2+3+4”(新能源和汽車零部件2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精細化工3大優勢產業,文旅康養、綠色食品、數字經濟及人工智能、醫藥健康4大新興產業)產業鏈,大力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高歌猛進,一幅壯闊的新興產業發展新圖景呼之欲出。
新能源產業
——“獨角獸”引領新領域
走進位于宣城經開區的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AGV自動運輸車往來穿梭,一片片薄薄的硅片通過清洗制絨、雙面CVD、雙面PVD、絲網印刷等工序后,變成片片深藍色的電池片。
華晟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致力于超高效N型硅基異質結太陽能硅片、電池和組件技術開發應用與產品規模化生產,在行業內率先實現異質結產品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率生產,是全球最大的異質結垂直一體化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
“華晟一直以引領行業為目標。”公司董事長徐曉華告訴記者,隨著宣城、大理、合肥、無錫生產基地陸續投產,公司已擁有20GW的高效異質結電池和組件產能,在異質結行業的有效產能占比超過50%;全年產值達8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入選胡潤、福布斯全球獨角獸排行榜最年輕企業,成為安徽省三大光伏鏈主培養企業。
位于宣城高新區的宏潤新能源產業園光伏組件生產車間,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一片片湛藍色的光伏組件正通過激光劃片機、串焊機和機械臂等自動化設備的加工、組裝走下生產線。
“項目總投資約107億元,是宣州區首個百億級項目,也是宣州區單個體量最大的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150億元。”宏潤新能源產業園相關負責人章偉介紹,企業主要產品是N型高效組件和大尺寸組件,去年8月4條生產線全面投產。
為推動首位產業培大育強、聚鏈成群,宣城市瞄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鏈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建立重點招引企業名錄庫,編制招商地圖。成立由19位市級領導牽頭的招商組,按圖索驥,大力招商,扎實做好強鏈延鏈補鏈文章。
為推動新能源產業行穩致遠,宣城市精心做好要素供給文章,通過建立“工業用地周轉池”制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2055.8畝、補充耕地指標665.09畝,解決了多家企業土地要素保障問題。同時制定出臺《宣城市新能源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辦法》,設立宣城先進光伏技術研究院并獲批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先進光伏技術產業創新研究院”稱號,取得15項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記,申請專利60余件。
如今,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如陽光電源、吉利汽車、邁為科技、賽伍技術、博世科、威能電機紛紛在宣城市投資建立生產基地,其中上市企業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總部遷至寧國市并更名為安徽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車零部件
——創新點燃“新引擎”
這個夏天,位于廣德市新杭鎮星火科技產業園內的安徽永茂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車間里機聲隆隆,98條生產線、350多個自動化工作島開足馬力生產,1200多名工人奮戰在一線,快馬加鞭趕訂單。
永茂泰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汽車鋁合金及零部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為上汽、大眾、通用等國內外知名車企提供核心零部件配套。“以前面向傳統燃油車,現在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近年來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從去年開始出口占比達28%。”公司負責人王斌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產值25.2億元,預計全年超50億元。
永茂泰是宣城市傾力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的一個縮影。經過多年發展,該市汽車零部件規上工業企業已增長至近40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簽約億元以上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項目64個,協議投資239.6億元;開工億元以上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項目57個,協議投資189億元。
科技創新點燃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新引擎”。宣城市大力扶持中小零部件企業發展,已實現汽車零部件規上企業技術改造、數字化診斷全覆蓋,實現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企業無研發活動、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10億元以上無創新成果申報“三個清零”。
目前,宣城市已建成汽車零部件產業國家級檢測實驗中心10個,培育創建高新技術企業177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92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5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戶、國家級綠色工廠8家。全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與各大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深化產學研合作。其中,中鼎、保隆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中鼎密封件擁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企業技術中心。
“人工智能+”
——前瞻布局塑造新優勢
2021年,我省出臺《關于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新興產業聚集地的意見》,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具體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數字創意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智能家電產業、新材料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到2025年,培育形成1個以上萬億級、10個以上千億級、一批百億級產業。
前瞻布局新興產業是重塑競爭新優勢的必答題,是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培育產業體系新支柱的搶答題。宣城市以人工智能與優勢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核心主線,深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全行業賦能。依托廣德市電子電路、寧國市電容器產業基礎,引入智能終端制造企業。依托聚隆傳動、亮亮電子、鎧麥斯等企業,積極培育智能家電、智慧照明、智能影音等智能家居消費產品。以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南部片區為核心,依托云華智能、安徽徽光等企業,發展智能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市電子信息規上企業達186戶,產業總規模超2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9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家,擁有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21個;全市規模以上數字經濟企業共201家。大數據和軟件信息服務產業培育加速。宣城智谷軟件產業園初步形成地理信息、軟件外包、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四大特色產業,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孵化器、省級軟件和服務類集聚區。
宣城市還積極謀劃建設數據訓練基地,建設高質量的圖文、音視頻等大模型訓練語料庫,持續擴展多模態數據供給。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辦公、汽車等領域開發一批數字人、數字內容生成、自動編程等人機交互產品服務。
向“新”而“興”能“質”遠。今年上半年,宣城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兩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20.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1.8%。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