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一季度,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達20億元,同比增長12.4%,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物流業降本提質增效,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多式聯運。構建公鐵水“三位一體”聯運體系,建成青龍山“無水港”區域物流關鍵樞紐,開通至寧波、上海、連云港、南京、青島等港口海鐵聯運班列,挖掘干線鐵路運輸潛能。2024年,貨物公鐵水聯運量251.33萬噸、同比增長29.62%;發放企業海鐵聯運獎補資金約650萬元,推動降低物流成本10%-30%。
提升倉儲能力。升級改造倉儲設施,支持淮海中瑞農產品基地、淮礦廣聚物流園、京東冷鏈及電商智慧物流園等配備大面積標準倉庫,加快相山零碳智慧快遞分撥中心、濉溪冷鏈物流基地等項目建設,鼓勵向社會開放倉儲功能,提升倉儲周轉率和利用率。2024年,淮海中瑞獲評省級冷鏈物流基地,家家悅物流園、群翔萬噸肉類冷鏈集配中心獲評省級冷鏈集配中心。
精準鏈接供需。推動政企共建第三方物流管理“聚能云平臺”,通過技術賦能,精準匹配供應鏈上下游,成為皖北地區最大的物流運輸競價專業平臺,獲評首批省級供應鏈示范平臺,目前累計完成物流服務金額25.87億元,為上下游企業物流降本2.01億元。暢通工業企業與物流企業對接通道,引入傳化物流、京東物流等龍頭企業,依托物流管理經驗和信息平臺,提高貨物供需匹配精準度。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