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記者從合肥市財政局了解到,該局安排2025年城市生命線三期建筑安全專項經費400萬元,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建筑安全信息數據庫,進行24小時值守與分析。初期12個建筑列入試點,正在安裝安全監測系統的相關設備,以“數字賦能”守護群眾安居夢。
“以前我們主要靠人防,巡查和鑒定來對危舊房進行處置。今年合肥市財政安排了專項經費,將危險住房處置工作納入城市生命線工程管理。”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房屋安全鑒定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建筑安全信息數據庫,進行24小時值守與分析。
“當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時,系統可以提前感知,并發出警報。初期12個建筑列入試點,正在安裝安全監測系統的相關設備。”該負責人介紹,從人防到技防,支持房屋安全管理精細化、數據化、智能化管理,提升房屋早期安全預警及排危解危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記者了解到,合肥市城區老舊小區的住房以建于1970-2000年、采用預制樓板的磚混結構為主,還有一部分上世紀50-70年代建造的非成套住房、1980年前后建造的大板樓等。
由于長期失修失養導致各種問題,影響使用安全及功能、加速房屋老化。
依托全市聯動,合肥市已經將城市危舊房排查納入重大事故災害隱患排查等專項工作,全面建立城市危舊房屋隱患“疑似清單”“重點清單”以及“危房清單”。
近兩年,全市累計改造危舊房1684套(間),D級危房全部實現“人房分離”。以包河區為例,繼市科委宿舍后,該區已先后對省委黨校、省糧食局宿舍、市政一區、三區5個項目“解危”,累計改造危舊房302套。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城市危舊房多數零星分布于老城區,受場地局限,在消防通道、日照要求等方面很難滿足現行相關規范要求。加上種種原因,部分危舊房改造推進并不容易。
合肥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安排2025年城市生命線三期建筑安全專項經費400萬元,合肥市緊跟中央財政支持政策導向,最大限度爭取中央、省級財政支持,2025年已爭取上級財政城市危舊房改造專項補助資金312萬元。修訂市級危險住房處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合理確定補助標準及對困難家庭救助標準,進一步優化補助資金撥付流程,2025年安排危房維修加固、翻建重建、產權置換等解危處置市級補助資金950萬元。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