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休寧縣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工作理念,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努力創建人民滿意的文明之城。
走進東湖公園,綠樹成蔭,健身器材排列整齊,文明宣傳標語讓人眼前一亮,不少居民帶著孩子在公園納涼休閑,一派祥和寧靜。“夏天可以帶著孩子來避暑,這里有綠樹,有小湖,非常漂亮。”居民陳夢說道。
文明城市創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休寧縣圍繞基礎設施改善、文明素養提升、群眾日常生活等方面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4000多條,針對群眾意見大、反映強烈的城市治理頑疾全力攻堅,有效解決群眾憂心事、煩心事,推動城市功能品質雙提升。
位于城區的石鶴巷,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居民自建房為主,長期以來沒有整體規劃,導致居住環境較差。道路坑坑洼洼、地下管網受阻等問題影響居民日常生活。2024年,休寧縣完成了對石鶴巷的整體改造提升,豐富多彩的墻繪,干凈平整的路面,寬敞整齊的停車場,讓附近400多戶居民豎起了大拇指。
過去幾年里,休寧縣新建文昌西路等道路3條,提升城區道路5條,完成小區改造提升117個,新增公共停車位6500個,“民聲呼應”問題辦結率走在全市前列。實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小微空間整治90處,建成“徽客廳”43處、“口袋公園”5個、“兒童公園”2個,新增、改造公共綠地3.5萬余平方米。完成城北、鐘鼓樓2個農貿市場改造。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新建籃球場10座、百姓健身房3處和健身步道22.5公里。
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地以休寧縣圖書館為載體,增設“書香驛站”、特色分館以及“15分鐘閱讀圈”共10個,建立了26個圖書服務點,為市民帶來別樣的閱讀體驗。居民程李飛揚表示:“家門口就有圖書服務站,圖書種類也很豐富,借閱非常方便。”
如今,文明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深入城市發展肌理,在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目前,休寧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86家,實現縣、鄉、村(社區)三級全覆蓋,還成立了各類志愿服務隊伍573支,每年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5000余場,惠及群眾30余萬人次,共選樹“中國好人”15名、“安徽好人”28名、“黃山好人”91名,“全國道德模范”1名、“安徽省道德模范”2名、“黃山市道德模范”33名,“全國文明家庭”1戶、“安徽省文明家庭”2戶、“黃山市文明家庭”43戶,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風貌。
全國文明城市,既是榮譽,也是責任。“休寧縣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建設水平,帶動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休寧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休寧縣文明辦主任汪海清表示。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