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昨日,記者在亳州的街頭巷尾發現,一個個工會驛站正在為環衛工人、貨車司機、外賣騎手等戶外勞動者撐起一片清涼。截至目前,全市948家工會驛站正常運轉,其中:渦陽216家,蒙城183家,利辛182家,譙城192家,市直(含亳州高新區、亳蕪園區)175家,工會驛站以細致入微的服務,編織起一張覆蓋城鄉的“15分鐘納涼圈”,成為戶外勞動者心中最可靠的“歇腳地”。
清涼守護:
從一瓶水到全方位保障
“這天兒熱得像蒸籠,幸虧驛站里有冰水、有風油精,進來坐10分鐘,渾身都舒坦!”正在亳州煙草工會驛站歇腳的環衛工人王震,擰開一瓶剛從冰箱里取出的礦泉水,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他每天清運垃圾往返十幾趟,工會驛站就是他“移動的休息室”,不僅能喝到干凈水,藥品箱里的藿香正氣水、創可貼也讓他覺得格外安心。
據了解,入夏以來,市總工會早已提前行動,聯合各共建單位對全市工會驛站開展普查,修繕損壞設施、補充清涼物資、更換過期藥品,讓每一處工會驛站都“滿血待命”。今年夏天,市總工會直接采購的14萬瓶清涼飲用水,已陸續送到市直及亳州高新區、亳蕪園區的200多家工會驛站,同時向各縣區總工會撥付了專項經費,用于縣區工會驛站飲用水的采購配送;全市工會投入的77萬余元“送清涼”專項經費中,11萬元專項用于工會驛站補充物資,從冰鎮飲用水到防暑藥品,從貼心小物品到特色服務,工會驛站的“愛心清單”越列越長。
兒童玩具、廚房家電、學習用品……在亳州煙草工會驛站,智能貨柜里擺滿了大家捐贈的愛心物品,貨柜前也常常圍著不少戶外勞動者。“掃個碼就能領到愛心物資,還能把自己用不上的小東西捐給需要的人,這種‘愛心互獻’特別有意義。”外賣騎手張波一邊給手機充電,一邊查看貨柜里的愛心物品。
而貝貝樂幼兒園的驛站則成了環衛工人的“夏日補給站”。“每天上午,幼兒園的老師就會把冰鎮西瓜、綠豆湯端出來,甜到心里頭!”環衛工人陳麗擦著汗笑道,“不光如此,大車司機還能領到免費泡面和開水,這服務真是太貼心了。”
服務升級:
從“能歇腳”到“更舒心”
工會驛站的服務,遠不止于“清涼一夏”。在這里,政策宣傳、休息飲水、熱飯充電、應急藥品等基本服務一應俱全;工會驛站還提供了理發、小維修、針線包、雨具租借等貼心服務,甚至提供法律援助指引、電瓶車充換電、一鍵入會等“進階服務”,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到“家”的溫暖。
“以前跑長途,吃飯、喝水都得湊合,現在到了欣冉的工會驛站,能吃上熱乎飯,心里踏實多了。”貨車司機李浩杰說起工會驛站連連點贊。在欣冉公司共建的工會驛站里,像李浩杰這樣的戶外勞動者每天都能享受到免費午餐,熱乎乎的飯菜驅散了奔波的疲憊。
“有次我的電動車在路上爆了胎,急得團團轉,幸虧附近工會驛站里有維修工具,幾分鐘就搞定了。”快遞員趙毅回憶道,“還有一回手機沒電聯系不上客戶,工會驛站的充電插座救了急,這種實實在在的幫助,比啥都強。”
提質增效:
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美”
“今年我市將新建全國及省最美工會驛站18家。”市總工會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動工會驛站“提質增效”,工會驛站建設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美”。通過普查調研優化布局,確保“15分鐘服務圈”可及可達;對不符合標準的驛站限期整改、調整選址,讓每一個站點都能真正發揮作用。同時,將持續打造24小時智能化工會驛站,在繁華商圈、旅游景區、加油站等重點區域建設“最美驛站”,結合零工市場規劃,讓更多戶外勞動者享受到“最靠近、最便捷”的服務。
“工會驛站就像我們的‘充電站’,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難了有人幫。”結束休息時,陳麗正準備推著環衛車繼續工作,她回頭望了一眼驛站門口“戶外勞動者之家”的牌子,笑著說,“有這樣的驛站在,再熱的天、再累的活,心里也敞亮!”
一個個小小的工會驛站,串聯起城市的溫情與善意。在亳州,這份溫暖還在繼續傳遞,為每一位辛勤的戶外勞動者筑牢遮風擋雨的“愛心港灣”。(記者 曹晴晴 通訊員 劉洋)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