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2日消息(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24年,我國經濟全年走出“微笑曲線”,順利實現預期目標。事非經過不知難,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國外貿展現出強大韌性,連跨42萬億元、43萬億元兩個大關,全年進出口總值達到438468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歲末年初,在我國沿海很多地方的港口碼頭,總能看到巨輪往來、裝卸繁忙的景象,而這些景象背后的一連串數據則讓人眼前一亮:2024年,上海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00多萬標準箱,再創全球最高紀錄;寧波港完成年集裝箱吞吐量4700多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以上;山東港口貨物年吞吐量突破18億噸,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作為外貿的“晴雨表”,集裝箱吞吐量的背后,涌動著中國港口的澎湃動力,也展現出我國外貿的強大韌性。
2024年,我國全年外貿增量達到了2.1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外貿總量,進出口總額超過43萬億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穩固,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績得來十分不易。
對于2024年我國外貿的亮眼表現,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評價:預期之外,情理之中。
劉元春表示:“外貿數據的超預期不僅是在2024年下半年,從2019年以來都超出預期。這種超預期的增長,主要來源于中國規模經濟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同時受惠于外貿結構的多元化,特別是向‘全球南方’進行全面發展。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體現在全球競爭力上,體現在超大經濟體在規模經濟和技術進步的效應上,所以這是好事。”
除了“含金量”不斷提高,“含新量”更是成為外貿增量的“密碼”,高附加值的“中國造”正成為暢銷海外的“新國貨”。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對世界的增量貢獻度是93%,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正越來越多成為海內外消費者的購買對象。2024年我國電動汽車、三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出口分別實現了13.1%,32.8%、45.2%的增長,機電產品的出口增長了8.7%,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4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說,我國外貿出口的結構正持續優化,為經濟發展催生了新的增長點。
“機電產品的出口占比超過了59%,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包括‘新三樣’的出口也在不斷增多。我們能夠看到國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比如新質生產力的體現,尤其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方面,在進出口結構的優化方面,包括新質生產力的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方面,都得到比較好的體現?!眲⒂⒔榻B說。
今年開年以來,我國貿易“朋友圈”持續擴大,與貿易伙伴的聯結也越來越緊密。比如,今年1月1日起,中國—馬爾代夫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實施。我國出口馬爾代夫的電氣設備、鋼鐵制品等絕大部分工業品和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由此獲益;馬爾代夫的水產品、紡織品對華出口時也享受協定優惠。不僅是馬爾代夫,《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三年來,我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聯結也越發緊密。
展望2025年,我國外貿將如何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劉英說:“中國作為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我認為大盤是穩固的。尤其今年是中越建交75年,中泰建交50年,去年中馬建交50年,今年馬來西亞是東盟的主席國,所以中國跟東盟的貿易額會大幅度抬升。我們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的占比在大幅度躍升,會比較快速地超越50%,不僅東盟國家,還包括拉美國家,甚至全球國際貿易的格局都會發生轉變。我們的企業進出口要轉變發展方式,要改變傳統的砍價模式,也就是靠低價‘走出去’的模式,必須提升我們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以‘講故事’的方式穩住歐美市場?!?/span>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