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 靖
“嗡嗡嗡——”位于安徽合肥駱崗公園的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里,一架8軸16旋翼的電動垂直起降器騰空而起,環繞一圈,又精準停回原處,引得現場觀眾不時歡呼。這臺“空中的士”屬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今年3月獲得全國首批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
《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暢通產業體系、創新資源、資本要素、應用場景、制度政策等,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2年11月,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以下簡稱“國先中心(合肥)”)正式設立,目的就是為了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更好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國先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告訴記者。
一方面,高效配置市場要素。
“對于低空經濟領域企業,應用場景十分重要。然而,空域資源、通信頻段等都涉及市場準入問題,過去,企業很多時候需要多頭對接。”合翼航空公司總經理李曉娜說。
依托國先中心(合肥),合肥市在駱崗公園規劃建設一批先進性、模塊化、大集成的“超級場景”,實現多種無人裝備的統一平臺管控,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試驗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有了場景驅動,我們的產品可以在飛行中積累經驗、改進技術,為后期商業化運營提供支撐。”李曉娜說。如今,在駱崗公園,外賣無人機、物流無人機、農業植保巡檢飛機、無人駕駛觀光車等諸多科技成果正加快落地。
另一方面,探索規范市場環境。
新業態新領域往往處在快速發展期,創新主體多元、技術迭代迅速、發展路徑多變,難以用傳統的市場準入方式進行管理。
以低空領域為例,過去相關企業盡管可以設計和生產飛行器,但由于準入限制,難以實際運營,這就需要修改相關規則,完善管理制度。對此,國先中心(合肥)聯合中國民航局、合肥市政府和相關企業等,共同成立安全監管聯合辦公室,細致梳理了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以及各類責任主體的權責劃分,為相關企業運營低空飛行器創造了條件。
“行業起步期,聯合政府部門、行業機構、科技企業共同制定標準規范,才能更快明晰行業監管部門、經營主體、屬地的權責,讓技術標準更明確、制度體系更健全。”程羽介紹,兩年多來,中心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和效率優勢,重點聚焦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智能城市等領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國先中心(合肥)的探索還在繼續。目前,中心已經吸引全國近100家企業前來開展低空智聯網裝備試驗。
今年4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發布。其中,依據已出臺的法律、行政法規等,納入部分新業態新領域管理措施。依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核發(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除外)”被納入清單。
“新版清單將使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讓企業發展更有信心。”對于未來,李曉娜滿是期待。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