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已開設心理門診201個、睡眠門診101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93個,16個市均已開通“12356”心理援助熱線,營造溫馨舒適、私密安全環境。 李皖婷 攝
為加強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人才隊伍建設,北京安定醫院長期在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派駐臨床、管理專家團隊以及柔性指導專家,實行重點臨床科室“雙主任”管理。(資料圖片)
國家衛生健康委將2025—2027年確定為“精神衛生服務年”,這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關鍵部署。而在安徽,扎實推進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的系列舉措正在加速落地增效,通過服務體系建設、人才梯隊培育、預防關口前移、科普全域覆蓋等維度同步發力,織就了一張貫通預防、診療、康復全鏈條的精神衛生健康防護網。
健全服務體系
三級服務網絡覆蓋全省
全省一盤棋的統籌布局,正將精神衛生服務的末梢延伸至每個角落。
“我省已初步構建優質高效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要?!卑不帐⌒l健委副主任楊緒斌介紹,全省目前共設置精神衛生醫療機構321所,其中精神??漆t院88所。全省16個市均建有公立精神??漆t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病院區,59個縣均建有精神??漆t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科。
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新建康復住院樓500張床位已投入使用。作為全省首個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蕪湖醫院(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已開診床位1760張,在建床位1000張,預計2027年投入使用。
服務能力的提升不僅體現在硬件擴容上。作為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和安徽省精神衛生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牽頭成立了安徽省精神??埔呻y雜癥遠程會診中心,每月牽頭組織全省疑難雜癥遠程會診,截至目前已進行57場,覆蓋全省二級及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讓疑難病例在“云端”便能獲得省級專家的精準指導。
同時,該院積極發揮省、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的牽頭作用,推動醫聯體和分級診療工作有序開展,與包括南京腦科醫院、安醫大一附院、長豐縣衛生健康委等在內的19家單位合作共建醫聯體,定期選派專家有針對性地到醫聯體單位開展坐診、查房、授課。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與肥西縣衛生健康委正式簽署合肥市精神??坡撁藚f議,共建肥西縣第二人民醫院。未來,雙方將通過派駐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干駐點深度融合,探索打通線上雙向轉診通道,構建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機制。
而在銅陵,一張覆蓋全市三區一縣92家醫療機構(含社區)的區域精神衛生服務網絡也已然形成。由銅陵市第三人民醫院牽頭成立的銅陵市精神??坡撁?,通過定期組織專家巡診、遠程醫療會診、疑難病例討論等,將優質醫療資源不斷送到基層,聚力提高基層醫院精神??品召|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同質化”診療。
當前,全省已開設心理門診201個、睡眠門診101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93個,16個市均已開通“12356”心理援助熱線,營造溫馨舒適、私密安全環境。全省精神科執業醫師達2640人,注冊護士超7000人,年提供門診服務320萬人次、住院服務20萬人次,堅實的服務網絡和人才梯隊,托舉起日益增長的群眾心理健康需求,編織成一張“有呼必應”的安全網。
提升??颇芰?/span>
“國家隊”在皖大顯身手
對于提升精神衛生醫療服務能力而言,??颇芰ㄔO至關重要。
當前,安徽已將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納入醫療資源總體規劃,著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我省已獲批3個精神衛生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精神衛生省級臨床重點???個。
“現在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年輕化趨勢很明顯,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易怒煩躁、興趣缺乏等。在日常門診工作中,12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患者占門診量三分之一?!笔锥坚t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蕪湖醫院(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情感障礙科負責人陳方煜告訴記者,醫院作為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于去年10月成立了安徽省首家抑郁癥治療中心,平移北京安定醫院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和管理,引進艾司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治療、抑郁癥全病程量化治療等12項新技術以及“平衡功能訓練”“職業功能訓練”等6項康復治療項目,填補了省內多項空白。
事實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事關國家未來、社會穩定和家庭幸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蕪湖醫院(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科作為皖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精神心理臨床診療科室,承擔著蕪湖及皖南地區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臨床診療工作,并且省外患者也慕名而來,占到門診量的近三成。為滿足跨區域就診需求,科室自今年4月28日起推出每周7天全天候門診服務。
“今年4月份,我家孩子出現了嚴重睡眠障礙,后來甚至發展到不能走路了。我們帶著他幾經輾轉,來到了北京安定醫院蕪湖醫院,被診斷為情緒焦慮癥?!眮碜陨轿鲿x中的一名14歲患者的母親說,“經過50多天的綜合治療,孩子現在走跳自如,預計9月份就能回學校上課了?!边@正是精神衛生“國家隊”扎根安徽,提高優質醫療服務可及性的一個生動縮影。
厚植人才沃土
引育并舉強化梯隊建設
功由才成,業由才廣。硬件是基礎,人才方是核心。針對精神科醫師短缺的瓶頸,安徽打出“輸血+造血”組合拳。
在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強化政策保障是該院做好人才“引”“留”“用”的先手棋。從制定《醫院博士人才引進與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激勵措施,給予入編待遇、博士績效、協助做好子女基礎教育保障以及購房保障,到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開展推介宣傳,該院近5年成功引進博士人才8名。
此外,高層次平臺的搭建也為高水平人才引進暢通了渠道。依托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徽省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多個平臺建設,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柔性引才模式,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兼職醫院學科帶頭人、客座專家,開展定期坐診、臨床研究、學術講座、科研指導等工作。當前,醫院已柔性引進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向陽教授為醫院名譽院長,柔性引進南京腦科醫院姚志劍教授團隊,促進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人才梯隊的建設既要“外引”,更要“內培”。依托于北京安定醫院的專家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安定班”也在皖南醫學院落地生根,從源頭儲備精神衛生專業人才。
“去年我們首屆‘安定班’有30名學生,邀請到北京安定醫院首席專家進行授課?!笔锥坚t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蕪湖醫院(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沈棫華介紹,今年“安定班”同樣預計選拔30名學生進行單獨開班,課程由皖南醫學院和北京安定醫院共同精心打磨,更精準地進行精神衛生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此外,作為安徽省精神醫學中心,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精神科也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拔覀兺ㄟ^理論教學、臨床實踐帶教、科研指導等多環節培養模式,為醫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與成長空間。”該院精神科副主任張凱介紹,科室承擔著安徽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全流程培養,還與日本千葉大學、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建立科研合作與研究生聯合培養關系,拓寬人才培養國際視野,為行業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預防關口前移
構建全民心理韌性堤壩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病后治療到病前預防,安徽正將精神衛生服務延伸至社會肌理的最末梢。
一直以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都深受社會各界關注。與多所教體局和學校簽約,服務覆蓋700余所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講座70余次;組織校園義診活動40次……記者從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持續深化醫教共建合作機制,不僅將心理健康服務送進校園,更創新開展心理健康教師案例督導,提升教師前端識別能力。今年以來,已有48名教師來院進修,將專業知識帶回校園。
預防的觸角同樣伸向老年群體。在數字化工具的助力下,過去一年來,合肥市的4萬余名老人享受到了老年癡呆防治的專項服務。由于早期癥狀的多樣化和不典型性,傳統的老年認知障礙篩查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而基于智能終端的早期篩查評估技術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和準確率。2024年,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心理科在全省率先研發了一款老年認知功能篩查管理小程序“皖心通”,并組織專家對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同時在合肥市雙崗街道開展了初步篩查,覆蓋41852人次。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有140余家單位參與到該行動中來。
將預防關口前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關鍵。其中,有內涵、接地氣的醫學科普便架起了全民參與的橋梁。
在安徽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健康科普已形成品牌。當前,醫院打造的“心理醫生說”心理健康科普傳播品牌已逐步完善,涵蓋科普文章(心理醫生說·i讀)、短視頻(心理醫生說·i看)、視頻直播(心理醫生說·i聊)三大子系列,持續推出圖文、視頻、動漫作品等多種形式的原創高質量科普作品,助力提升公眾心理健康素養。
無獨有偶,銅陵市第三人民醫院今年亦將科普工作作為排頭兵重點發展。據介紹,醫院公眾號每期開設“科普天地”,定期推送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科普文章,涵蓋疾病防治、心理調適技巧、科普知識問答等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醫療“國家隊”的精心播種,到精神科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從人才梯隊的多層次培育,到潤物無聲的科普浸潤,安徽正編織一張有韌性有溫度、覆蓋全域的精神衛生服務網。下一步,安徽還將繼續推進“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深入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引導公眾認識到精神疾病可防可治,提高常見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的自我調適能力,減少社會歧視和病恥感,逐步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
■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婉馨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