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安徽各地文化場館迎來人流高峰,百姓在舒適的環境中開啟“知識避暑”新模式,感受文化惠民工程的豐碩成果。
記者 費宇
我現在是在安徽省科技館,暑假期間,這里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熱門打卡地,孩子們在這里不僅可以感受到科學的魅力,還能通過互動體驗收獲知識。
在省科技館全新打造的“天與地”展廳,講解員從地球構造到太陽系運行,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示和互動體驗,將抽象的地球科學和宇宙知識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有趣體驗。
參觀者 蔣家齊
很開心,這里很好玩,我非常喜歡天文學,這里有許多天文學的知識,受益匪淺。
安徽省科技館展覽教育部 工作人員 周金琳
日均觀眾參觀量達8870人次,其中單日最大接待量 超過了12000人次。我們開展了眾創空間逐夢采風團活動,聯動了省內27家科技館舉辦了AI主題的活動,我們希望在小朋友們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暑假期間,圖書館成為市民避暑的“清涼港灣”,為了應對閱讀高峰,各地優化硬件設施、增加圖書種類、提升服務水平,全力為讀者打造清涼舒適的閱讀環境。
合肥市中心圖書館 負責人 吳恒
將24小時自習室開放出來了,全免費24小時提供空調、熱水,用更好的服務讓大家體驗更好的文化氛圍。
六安市霍邱縣圖書館 工作人員 王國麗
我們取消了周一閉館制度,增設了100多個閱讀座位,并推出了“暑期公益課堂”,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蕪湖市灣沚區灣沚鎮華慶社區 居民 宋麗
這里既涼快,書的種類又多,孩子能學到知識,我也能充充電放放松。
暑假里,各地博物館也推出多種體驗活動,讓人們沉浸式探尋歷史密碼。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孩子們在參觀中感受文物背后沉淀的歷史故事,與楚文化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凌家灘遺址博物館,講解員生動解讀文物背后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內涵,讓同學們直觀感受“中華文明曙光”的歷史分量。
游客 潘純玥
我看到了這么多精美的玉器具,讓我知道了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清涼一夏,文化相伴。截至6月底,全省建成500個公共文化空間,完成年度目標的83.3%,不斷增加的文化場館正以多元姿態架起清涼與智慧的橋梁。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