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市場監管總局啟動的“特醫食品質量惠民科普基層行”活動現場了解到,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十周年,也是特殊食品確立法律地位十周年。目前,我國已實現263個特醫食品注冊,抽檢合格率連續五年穩定在99%以上,全鏈條監管體系持續完善。
活動旨在通過“進社區、進醫院”的聯動模式,普及特醫食品科學知識,提升公眾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特醫食品“小藍花”的認知。
特殊食品關乎“老”、“幼”、病患等特定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品形態特殊,適用人群特殊,工藝技術特殊,有別于一般的食品。特醫食品全稱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必須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我國對于特殊食品監管遠比普通食品嚴格, 特殊食品需要通過注冊或備案才能上市,必須符合專門的國家標準。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