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都舉辦到第十屆了,我才剛剛獲獎。”14日晚,90歲的徐懷中在京出席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他憑借《牽風記》與梁曉聲的《人世間》、陳彥的《主角》、徐則臣的《北上》、李洱的《應物兄》共同獲得這項殊榮。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于1981年設立,旨在褒獎優(yōu)秀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是我國目前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范圍是2015年至2018年在中國大陸地區(qū)首次成書出版、字數(shù)13萬字以上的長篇小說。評獎工作從今年3月啟動,歷經(jīng)半年時間。獲獎的五部作品依據(jù)嚴格的程序,從符合申報條件的234部參評作品中選出。
中國作協(xié)主席、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主任鐵凝在頒獎典禮的致辭中表示,茅盾文學獎的志向在于“檢視、挑選、甄別,然后鄭重地將之交付給時間和歷史。”本屆獲獎的五部作品,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著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卓越成就。
獲獎的五位作家年齡層次跨度較大,既有出生于1929年的高齡作家徐懷中,也有40后作家梁曉聲,60后杰出作家陳彥、李洱,最年輕的是出生于1978年的青年作家徐則臣。有評論認為,某種程度上這也從側面體現(xiàn)出了文學的傳承性。
正如梁曉聲在獲獎感言中所說,“我倍覺榮幸的是,與我同時獲獎的4位作家同行,不論是年長于我的前輩,還是年輕于我的新老朋友,都以自己的作品參與了為中國當代文化的‘拾遺補缺’。我們的作品風格迥異,文學精神卻基本一致。”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