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新傳媒為六安市圖書館打造全國首例全館型委托運營管理服務項目,探索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深度融合新模式。
轉念:引入市場機制補齊短板
帶上孩子參加特色讀書活動,走進“膠囊書房”獨自靜心閱讀,直接取走圖書享受“你選書、我買單”服務……如今,六安市圖書館憑借清新的設計、舒適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已成為備受市民青睞的“網紅”打卡地。
六安市圖書館是全市歷史上第一座市級圖書館,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開辟24小時自助圖書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膠囊書房、培訓室及專家研習室等20多個閱覽區、交流區和活動區,館藏紙質圖書38萬余冊(件)、期刊報紙1300余種以及大量音像制品、盲文圖書、電子圖書、數字資源庫和玩具。在六安市文旅局圖書館項目負責人戚衛國看來,缺少運營經驗和專業隊伍是該市圖書館建設避不開的制約因素。 “引入市場化機制,借助社會力量,才能盡快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實現圖書館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戚衛國說。
2016年,六安市與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者成立專業團隊——安徽皖新智圖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六安市圖書館提供從前期規劃、設計到后期運營、管理的全程一站式服務。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副總經理肖金和說:“在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我們擁有豐富的經驗。 2015年底,集團與銅陵市政府共建的銅陵新華書店圖書館店,在全國首創實體書店與公共圖書館協同運營的新模式。 ”
一樓地面的戰國“六山鏡”圖案,少兒區的“瓜片茶”外形設計,法律專區的“獬豸群圖”創意彩繪,報刊區的“翁墩剪紙”非遺作品……走進六安市圖書館,讀者隨時會與當地代表性傳統文化符號不期而遇。皖新智圖總經理李永紅說:“我們接手的是一個毛坯房,還給六安人民的是一個具有地方風韻的現代化圖書館。 ”
轉型:釋放文化企業獨特優勢
以經營實體書店為主業的文化企業,憑借什么運營一家公共圖書館? “以運營為核心,實行設計施工采購一體化是我們的獨特優勢。 ”李永紅介紹,“我們在招商、出版社、數字資源等方面擁有資源整合的能力,可以把圖書館當做一個大賣場,緊跟時代潮流優化空間設計布局。圖書選品更是我們的強項,目前館藏圖書都是我們團隊用有限的經費,為讀者精心挑選的優質圖書。 ”
低幼區細分為“0—3歲”“3—6歲”兩個區域;設置“行走的辦公室”、讀者餐廳、母嬰室等人性化的交流和休閑空間;采用“分類號+著者號”的形式編制索書號,方便讀者瀏覽借閱同一作者的所有作品……從館藏建設到信息化建設,從文獻的分類與陳列到空間資源的創新設計,六安市圖書館根據讀者多樣化的需求進行規劃,創造出優美的空間和舒適的體驗。
“實體書店和公共圖書館雖然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體系,但兩者也有相通之處——客戶都是讀者。 ”肖金和認為,“我們在長期服務讀者的過程中,牢固樹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理念。我們深知讀者的需求,可以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和體驗。 ”
李永紅說:“我們把圖書館定位為知識中心、學習中心和交流中心,充分利用實體書店服務讀者的經驗,既把圖書館打造成免費獲取知識的文化場館,又把它打造成讀者體驗多元文化的公共空間。 ”
轉變:推進管辦分離社會運營
著名作家曹文軒、楊紅櫻專題講座,詩畫中秋兒童原創詩歌展,翁墩剪紙培訓課…運營3個多月來,六安市圖書館舉辦主題鮮明、傳播知識的特色活動近百場,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新安中學高一學生田晨說:“圖書館邀請全國知名作家、學者為我們答疑解惑,成為我們求取知識的第二課堂。 ”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六安市圖書館的人氣熱度:自6月30日試運營以來,截至9月30日,讀者累計辦證2.9萬余張,圖書流通量47.7萬余冊次,到館客流41.2萬余人次,其中到館客流量穩居全省公共圖書館第1位。
公共文化服務引入社會化運營后,如何實行有效監管?戚衛國認為,政府管理部門的角色要從“運動員”轉變為“裁判員”,從“辦文化”轉變為“管文化”。 “我們要求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60小時,每年開展各類知識講座、輔導、培訓等活動不少于120場,后期對圖書館的考核將進一步具體化。 ”
合肥市中心圖書館,“運營定位+設計理念+項目建議書”;肥東縣圖書館新館,“頂層設計+專業咨詢”;蒙城縣圖書館新館,“一站式解決方案”;太和縣圖書館新館,“頂層設計+文獻采購+10年運營管理”;武漢某軍事院校圖書館新館,“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皖新傳媒還將在全國范圍內推進5個圖書館個性化定制項目。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對政府而言,花更少的錢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對讀者而言,收獲專業團隊采購的優質圖書;對文化企業而言,開辟了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董事長曹杰說。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