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宣傳安徽省考古新發現及其重要意義,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文物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堅定文化自信,安徽省文化文物部門首次舉辦的“2018-2019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11月25日正式啟動。
多年來,安徽省文物考古工作者以發掘研究安徽古代文明、重建安徽古代歷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使命,取得了累累碩果。和縣猿人、巢湖銀山智人、繁昌人字洞東至華龍洞等多處古人類遺址,出土了相對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和石器工具,在人類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凌家灘大型貴族墓地、祭壇、環壕,大量精美的玉器,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志性地位;蕭縣金寨遺址發現有集中的墓地,是距今5000年前后淮北地區的中心;固鎮垓下和懷寧孫家城遺址都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城址。豐碩的考古發掘成果充分證明安徽是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近年來,安徽省的考古發掘工作配合經濟建設而展開。在保證高鐵、高速公路、大型水利設施、開發區建設進度的前提下,發掘了許多古遺址、古墓葬。僅“引江濟淮”工程考古發掘,就出土了青銅器、玉石器、陶瓷器及動物、植物等各類文物標本五千余件。
本次活動由省文物局主辦,評選的范圍和程序是,凡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安徽境內開展的考古發掘項目。在個人申報的基礎上,專家初評產生20個入圍項目;然后進行公眾微信投票,推選自己心目中的重要考古新發現;最后經專家終評(結合微信公眾投票情況),確定“2018-2019年安徽重要考古新發現”項目。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