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至24日,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我省85家企業、基地(園區)攜帶安徽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精彩亮相。
長三角文博會是我國第一個以世界級大城市群文化產業發展為核心內容的文博會,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黨委宣傳部共同打造,是對長三角文化產業界深化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檢閱,也是向世界展示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協同創新碩果的重要盛會。在為期4天的盛會里,874家參展商參展,1場主旨論壇和66場發布活動相繼舉行,3場“區城聯動”活動分別展開,5場專題經貿配對會登場……活動中處處可見“文化皖軍”身影,安徽參展團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11月21日,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安徽出版集團展出的《天仙配新傳》卡通形象吸引了眾多參觀者。記者 范柏文 攝
展會搭金橋,八方賓朋請進來
無論是典雅秀氣的黃山市展位,還是現代科技元素十足的合肥展區,從淮北到江南,安徽各地文化特色在長三角文博會展館里競相亮相。無論是語音行業的龍頭企業科大訊飛,還是在文旅融合大潮中風生水起的安徽出版集團,我省85家企業、基地(園區)攜帶安徽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在展會上占據了重要席位,受到觀眾、業界、媒體的多重關注。
在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展廳,公共圖書館領域的深度探索展示受到業界一致好評,展示出了文化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業態、新模式。賽誠云渲染、氣味電影院、科大訊飛辦公本等新一代產品展示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最新趨勢。圍繞文旅融合,獨具安徽特色的傳統文創產品如文房四寶、竹雕彩陶、剪紙柳編等,也都融入了科技和創新元素,受到觀眾熱捧。
據統計,安徽展區四天內共接洽25.73萬人次,比去年增長31.81%。現場銷售13881件(套)商品,銷售金額595.96萬元,比去年增加25.92%;意向采購84.59萬件(套),采購金額9130.82萬元,文化產業簽約項目35個,投資金額累計61.43億元,比去年增長285.87%。
一批企業(單位)還受到了大會表彰:合肥市委宣傳部、淮北市委宣傳部等16家單位榮獲“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組織工作獎”;安徽博物院、安徽出版集團、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等64家企業榮獲“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企業貢獻獎”;時代數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界首市盧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榮獲“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金燈塔獎”。
發布+交流,安徽特色亮起來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的建立離不開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和文化活力。在主旨論壇上,三省一市黨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圍繞“長三角文化協同合作與更高質量一體化”主題,各自發表主旨演講,成為各省市的“最佳代言”。論壇之后的圓桌對話上,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郁和騰訊集團副總裁張立軍、嗶哩嗶哩公司董事長陳睿等四位企業家、學者同臺共議如何“協同下好長三角文化產業‘一盤棋’”。胡郁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文化傳承提供了更大可能。
今年大會主展館內還設立了4個發布區,安徽參展企業共舉辦“樂齡聽書——老年人聽書平臺上線發布會”“激發電影工業變革的OHO新四化方略”等7場專題發布活動。現場發布品牌、展示項目路演,多角度呈現成果、形象,企業實現了合作簽約、經貿招商等目標。
大會還舉辦了5場經貿對接和配對會,涉及國際IP授權、海外影視文化、海外文化裝備等領域,組織了海外國家(地區)、長三角、云南、上海虹口、上海長寧等地區的100多家企業參與,提供了企業面對面深度交流的機會。安徽孔雀公主工藝品有限公司、安徽翰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參與了上海市長寧區專場經貿三方會等3場經貿對接活動,尋覓到商機。安徽博物院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博物館機構簽署《長三角地區推動文物博物館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協會(學會)戰略合作》《長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館文創聯盟》。安徽新媒體集團與上海東方網、中國江蘇網、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簽署《長三角主流新聞媒體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共謀發展,達成交易。
促進“一體化”,文旅融合動起來
“區城聯動”活動是本屆長三角文博會的一個重要看點。上海市楊浦區聯動杭州、滁州、蚌埠等市,在楊浦濱江第一現場開展“新文化、新科技、新青年:長三角文化科技會客廳”活動;上海市徐匯區舉辦“新文旅生活:長三角文化與旅游消費新模式”主題峰會,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合肥、寧波、蕪湖和上海徐匯七城一區與阿里文娛集團宣告成立了長三角文旅消費一體化聯盟;上海市虹口區牽頭的第二屆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沙龍,“朋友圈”擴大到包括六安市在內的12個地市、區,發布了新的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線路,舉行了情景劇表演、紅色文創特展、圓桌論壇等活動,讓紅色文化愈來愈熱。此外,上海市黃浦區展示“演藝大世界”,靜安區牽頭電競賽事項目,青浦區發布“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相關項目等,都得到了我省相關地市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反饋。
長三角地區在文化方面有很多歷史淵源和內在聯系。在相互交流融通中可以生成一種新的文化認同,面向世界、面向當代。專家表示,“區城聯動”將有助于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在基礎設施提升、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準入機制等方面,推動“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