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時30分,距離開館尚有半小時,一條長長的隊伍已經在六安市圖書館門前蜿蜒排列,絲毫不懼怕熱辣的日頭。
8月23日,六安市圖書館迎來1周歲生日。作為六安歷史上第一座市級圖書館,六安市圖書館由皖新傳媒提供從前期規劃設計、中期采購施工到后期運營管理的全程一站式服務,成為全國首例全館型委托運營管理服務項目,開創了公共文化服務管辦分離、社會化運營的新模式。
“自從圖書館開館后,我每隔十天半月就來一次,再也不愁沒書看了。”六安市民沈宜康在志愿者幫助下,通過自助借還機還掉看完的幾冊文史類圖書,為了趕早進館,他排了20多分鐘隊。
走進六安市圖書館,青綠和亮白為主色調的裝飾風格,令人仿佛邁進文藝“小清新”之家。目前,館藏紙質圖書46萬余冊以及大量期刊報紙、音像制品、盲文圖書、電子圖書、數字資源庫等,開辟24小時圖書館、報刊、低幼、少兒、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膠囊書房、培訓室及專家研習室等20多個閱覽區、交流區和活動區,提供閱覽座席約1100個,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各種類型讀者的閱讀需求。
安徽皖新智圖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紅說:“以運營為核心是我們大型文化企業的獨特優勢。我們在招商、出版社、數字資源等方面擁有資源整合的能力,可以把圖書館當作一個大賣場,緊跟時代潮流優化空間設計布局。圖書選品更是我們的強項,目前館藏圖書都是我們團隊用有限的經費,為讀者精心挑選的優質圖書。”
低幼區細分為“0—3歲”“3—6歲”兩個區域;設置“行走的辦公室”、讀者餐廳、母嬰室等人性化的交流和休閑空間;采用“分類號+著者號”的形式編制索書號,方便讀者瀏覽借閱同一作者的所有作品……從館藏建設到信息化建設,從文獻的分類與陳列到空間資源的創新設計,六安市圖書館根據讀者多樣化的需求進行規劃,創造出優美的空間和舒適的體驗,成為備受市民青睞的“網紅”打卡地。
熾烈的日光經過落地紗窗的過濾,溫和地鋪滿僅容納一組小桌椅的膠囊書房,形成一方明媚的小天地,南京郵電大學的巴蓉蓉同學埋頭做著練習題。受疫情影響,學校暫時關閉半年多,圖書館便成為她經常“打卡”的自習地。“我即將升入大二,最近正忙著準備開學考試,每天早上騎20分鐘電動車趕過來,來晚了都找不到座位。”巴蓉蓉說,“這里學習氛圍好,內部裝飾也漂亮,我經常向外地同學夸贊圖書館。”
近日,六安市圖書館“家庭教育公開課”啟幕,將不斷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為家長答疑解惑,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開館1年來,著名作家曹文軒、楊紅櫻等相繼前來開展講座,兒童原創詩歌展、翁墩剪紙培訓課等特色活動陸續開展,大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李永紅說:“我們把圖書館定位為知識中心、學習中心和交流中心,既把它打造成免費獲取知識的文化場館,又把它打造成讀者體驗多元文化的公共空間。目前,已累計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近400場,皋城公開課、六安看見、文學戲、少年派等品牌活動既叫好又叫座。”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六安市圖書館的人氣熱度:1年來,累計到館客流110萬余人次,累計辦讀者證4.6萬余張,累計借還圖書約160萬冊次。根據安徽省文化云統計,該館每月客流位居全省126家市縣級圖書館第一位。
“引入市場化機制,借助社會力量,可以盡快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實現圖書館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圖書館運營中,政府管理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把關和服務質量監督,參照行業通用服務標準和評估標準等,細化年度考核標準和實施辦法,設置了周開館時間不少于60個小時、年借閱流通量不少于150萬冊次、年讀者入館不低于100萬人次、年閱讀推廣活動不少于120場等方面指標,將考核結果與政府支付的服務費掛鉤。“這樣,我們的角色從‘運動員’變成了‘裁判員’,從‘辦文化’變成了‘管文化’。”(張理想)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