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創舞臺藝術作品500多部;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開展五大系列108項活動;在全國率先建成安徽“文化云”……近年來,我省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成就。
【藝術創作】“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創舞臺藝術作品500多部
今年以來,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組織開展藝術創作巡演、文化展覽展示、黨史比賽競賽、群眾文化活動、紅色旅游體驗等五大系列108項活動。
近年來,圍繞藝術為民,藝術創作展演豐富多彩。“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創舞臺藝術作品500多部,淮北梆子戲《永遠的大別山》等139個項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舞劇《石榴花開》等2個劇目榮獲國家劇目獎,黃梅戲《鴨兒嫂》等60余部作品參加國家展演,《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等入選國家美術創作項目。同時,舉辦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全省優秀新創劇目展演、全省地方戲曲匯演、全省惠民巡演鄉村行、全省美術書法作品聯展等活動,走進校園、社區、鄉村,藝術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公共文化】今年截至6月底,全省完成送戲9072場
我省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建設有力推進,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鄉鎮文化站實現全覆蓋。組建“三館一院”聯盟。在全國率先建成安徽“文化云”,網上監管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基層文化隊伍不斷壯大。
群眾文化生活方面,積極開展送戲進萬村活動,今年截至6月底,全省完成送戲9072場。策劃開展了線上“鄉村春晚”活動,成為全國8個示范點之一。在“安徽文化云”平臺開設了“云上學好課”專欄,直播全省各地非遺展演、民俗活動等。組織了“視頻直播家鄉年”“云游安徽”等線上文旅活動。
【文物保護】肥西縣三官廟等遺址入選省重大考古發現
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我省一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十三五”期間,新增47處國保單位,總量達175處,居全國第10位。新增省保單位207處。壽春城等5處大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施了劉家畈劉鄧大軍高干會議舊址、王步文故居等一批重點革命文物修復利用展示工程。肥西縣三官廟、濉溪明清釀酒作坊等遺址入選省重大考古發現。《安徽革命史陳列》《“我”與安徽改革開放四十年》等展覽獲得國家文物展陳獎。
為推進文物保護利用,今年上半年組織編印了《黨史學習教育安徽重點紅色資源推介》,精選30處革命舊址遺址、30處革命紀念館博物館、30條紅色資源精品線路,供各地各單位組織黨員干部實地參觀、現場教學。
【產業升級】鄉村旅游、研學旅行等新業態不斷涌現
“十三五”期間,全省旅游項目預計完成投資1萬億元。旅游人均消費首次突破1000元。旅游強省“五個一批”重點工程建設有效推進。建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區、精品線路、新興業態、特色商品和領軍企業。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特色民宿、研學旅行、文旅小鎮、旅游演藝、夜間旅游等新業態不斷涌現,融合發展效應顯現。合肥、蕪湖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
為發展紅色旅游,今年上半年在金寨舉行了長三角紅色旅游創新發展合作交流活動,簽署《長三角紅色旅游合作框架協議》,推出長三角紅色旅游宣傳片,發布“上海‘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江蘇淮安周恩來故里—安徽大別山金寨兩源兩地”等22條長三角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我省“淮海戰役·偉大勝利”“小崗精神·改革序幕”“革命大別山·紅色鄂豫皖”等7條線路,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紅色旅游景點成為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