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創意設計大賽安徽分賽區啟動儀式在安徽博物院舉行。來自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省文物局及全省16個地市博物館的負責人和安徽大學、安徽工業大學設計類專業的部分學生來到現場,見證了這場頗具意義的啟動儀式。
范圍廣大 題材豐富多樣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春秋時期,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組成,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八省市,覆蓋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11672萬人,沿途滋養了京畿文化、海河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淮河文化、吳越文化、錢塘文化、良渚文化等眾多傳統特色文化,創造出包括北京、開封、洛陽、揚州、杭州等古都在內的沿線諸多城市的寶貴文化遺產。
2018年7月中上旬,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在北京啟動,大運河范圍內的8個省和直轄市陸續參與這項活動,我省是繼天津、山東、河北三地啟動之后,第四個啟動設計大賽的省份。
我省賽區的主辦方是安徽省博物院和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據主辦方介紹,此次設計大賽,雖名為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創意設計,但并不僅指與大運河有關內容的館藏物品才可以進入設計范圍,沿線各處、各地博物館館藏物品都可以進入設計者們的視線。
我省位于江淮之間,各市博物館各具特色,館藏豐富,題材多樣。淮北市博物館又名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從此名稱就可以看出該館的藏品特色;蚌埠市博物館有各類文物藏品4000多件,既有數十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豐富遺物,也有進入歷史文明時期各個朝代的陶瓷器、青銅器、玉器、書畫及古籍善本等;淮南市博物館收藏有壽州窯器、青銅器、玉器、造像等精品文物……這些品類不同的文物,皆可以進入本次創意設計大賽的名錄。不過,據主辦方介紹,考慮到實際問題,主辦方會與各地博物館進行接洽,會根據博物館推薦、主辦方的需求進行一定的篩選,會對相關藏品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數字拍攝,力求展現文物詳盡的型、色、文字等多方面的內容,以供設計者更好地了解藏品,進而根據藏品設計出有創意的文創產品。
借力平臺 宣傳地方特色
近年來,故宮的文創產品無論是在實體店、還是在網店,都是大眾眼中的熱銷產品。故宮文創開創了我國博物館館藏品文創產品的先河,取材于故宮內書畫、瓷器、玉器造型和色彩的多種文創產品,不僅在國內有名,還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將我國傳統文化通過文創產品形象生動而又多樣化地展示給世界,為世界所矚目。據一項統計表明,截至目前,圍繞故宮而研發的文創產品超過9000種,每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因此,圍繞館藏品開發的文創產品,受到了各地各類型博物館的關注,可由于一些實際問題,如游客人流量不足、產品創意不夠、產品定價不當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不少博物館雖然也推出了一些具有本館特色的文創產品,但在銷售上卻一直不盡如人意。
那么,本次組織開展的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創意設計比賽,對于博物館方來說,將會獲得哪些成果或是收益呢?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的創意設計比賽,是在全國范圍內舉行,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等同于給各家參與其中的博物館進行了一次免費的形象宣傳。同時,由于活動較為集中地聚集了一大批對文化遺產有興趣的設計者們,他們的關注和設計,比博物館方一直以來“單打獨斗”的局面會好得多。如同故宮文創一樣,將館藏品通過創意設計成為現代人所熟悉的日用品、觀賞件,這樣的產品一旦成功,本身就會給博物館方帶來聲譽和知名度,其次還有價值不菲的經濟收益。據介紹,本次設計大賽,文博單位需提前與組委會簽署相關協議,在此基礎上,取材于本館藏品的設計作品,博物館也將擁有一部分主權,設計者如需將自己設計的產品用作他用,必須得到館方的授權才可以;如果設計出的產品最終轉化為大量成果,館方也可以辟出場地,進行銷售,銷售收入主要歸于館方。畢竟,在博物館購買到根據藏品設計出的產品,對于消費者來說,更有吸引力、更有意義。
據大賽組委會主任金鵬介紹,在已經開展了設計比賽的省份里,有設計者根據當地館藏品漢代宮燈的造型、色彩,設計開發了一系列的產品,如臺燈、插線板等等,這些產品雖然目前沒有大批量生產和面世,但由于獨特的造型和色彩,顯然前景可觀;又如,根據乾隆時期的粉彩鏤空花果紋六方套瓶設計開發的書本,色彩絢麗,不僅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此瓶的生產、加工過程,還在書頁中間采用立體設計,將整個瓶身用紙雕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一本書,既有歷史性,又有觀賞性和趣味性,老少咸宜。這些創意設計,都是從目前已經啟動儀式的三地博物館館藏品中得到的啟示。相信隨著大賽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好創意、好產品會越來越多。
突出創意 展現個人才華
本次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創意設計大賽的出發點是堅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原則,以大運河文化帶為主線,統一策劃,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實現“壹拾百千萬”的目標,即:一次創意設計培訓,十場專題講座,百家博物館參與,千名設計師團隊,萬件數字化文物精品,更好地推動大運河沿線省市文化文物單位創意產品的開發。
金鵬介紹,本次比賽,主辦方對于設計師的要求不拘一格,只要是有一定設計才能、愿意參與的設計者們,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注冊、參與比賽,但比賽的結果,看的是實物,也就是設計師們要將設計理念實體化,不能只是幾張設計圖紙。因為本次比賽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大運河文化帶地域文化,只有將設計的產品實體化,能夠讓人實實在在地看到、摸到,才有說服力,也才能為接下來的大規模生產提供可能。通過這些未來即將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文創產品,能夠讓人更好地了解館藏品,進而發揮出博物館作為一個地域文化寶庫的作用。與此同時,也能有效地避免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尷尬局面。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