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合肥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安徽旅游商品展將匯聚全國各地的知名展品。昨日,記者再次探營,領略了藝術界的“國寶”和“絕技”。
粉蠟箋堪稱國寶
提起巢湖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就不得不說到以粉蠟箋為代表的紙箋加工技藝,它的價值堪稱國寶級別。
說到紙,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宣紙,粉蠟箋就是宣紙的再加工,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紙。一張精選的宣紙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在天氣好的情況下,至少兩個星期才能蛻變成名貴的粉蠟箋。粉蠟箋的制作工藝復雜,造價昂貴,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蠟”兩種材料,既不失紙張易于書畫的特點,又平滑細密,富于光澤,可歷經數百年而堅韌如新。金銀粉繪成的各種精美圖案,又為粉蠟箋增添了典雅的氣質,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據了解,粉蠟箋的制作工藝在清朝之后的100多年里已失傳,劉錫宏先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直至90年代末研發成功。從此,訂單絡繹不絕。在現場,當劉錫宏把裝著粉蠟箋的盒子打開,在燈光的照射下,紅色黃色的粉蠟箋越發顯得富麗堂皇,那些用純金粉手工描繪出的龍鳳祥云圖案,讓記者嘆為觀止。這樣一張粉蠟箋,根據用金量,最高可達上萬,而仿金的也需要1000元左右。
米粒上雕詩詞
微雕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它不同于微刻,“微刻”是凹進去的,有裝飾性,但是缺少立體感,而微雕是凸出來的,雕刻難度大,具有立體感。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或者數毫米的頭發絲上進行雕刻,制作完成的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看清,所以被稱為“絕技”。
本次展會上,“五虎賀春”銀牌雕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藏品。在放大鏡的幫助下,記者看到,五個20克的銀牌上五只老虎或奔騰,或咆哮,或回首,神態動作各異。而右上角的詩詞就算用放大鏡也要很吃力才能看清楚,相當于在一粒米上雕十首四句詩的大小。
據介紹,這樣一件作品,從策劃到制作完成,大約需要三個月時間,并且不借助任何儀器。這次展覽展出的微雕作品達上百件,它們或與金銀玉器相結合,或與郵票巧妙結合,值得期待。(朱晶晶 楊賽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