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冕在上海舉行的“新詩舊體詩創作論壇”上提醒作者—— 舊詩要夠舊 新詩得姓詩
以推動當代新詩發展聞名的八十高齡謝冕日前在滬指出,當下詩歌發展出現新詩“西化”、舊體詩“中化”的爭論,爭論都無妨,但有一條底線必須堅持,那就是“你必須是詩,而不是別的東西”。當下,舊體詩創作面臨的困境是“不夠舊,寫得不夠味,不是舊體詩的寫法,不是原汁原味”;而白話詩則有“垃圾化”傾向。
7月31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上海詩詞學會聯合舉辦的“新舊交融抒心聲——新詩舊體詩創作論壇”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大廳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韓作榮和上海從事新詩與舊體詩創作的詩人、評論家等40多人參加論壇。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趙麗宏說:“近百年前,新詩興起之時,是以古典詩詞作為對手的,當時的主張者覺得中國人寫詩寫了這么多年,應該改一改,用白話描繪新生活、抒發新思想。但是也要看到,新詩所面臨的對手其實是中國人的驕傲。中國的古詩有3000年的歷史,我覺得中國人為人類創作貢獻的最美妙文化財產就是中國古詩。這100年走過來,新詩跟舊詩其實也不是敵人,而是在平行線上發展,新詩在發展并沒有把舊詩消滅,舊詩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是不會被消滅的。”
謝冕舉了個小例子:圓明園每年舉辦荷花節,每年都掛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古詩,詩句很好,一方面他替新詩感覺“非常慚愧,沒有面子”,一方面又更加確信,舊體詩到現在還有它的生命力,并且在很多時候無可替代。而對白話詩出現的問題,謝冕毫不客氣地說:“白話詩,不能因為白話而忘詩,丟了詩意,沒有詩境。我希望新詩詩人要自尊、自愛,那些廢話、那些垃圾少要一點,盡量清除掉,讓新詩也變得非常高貴,感覺有尊嚴感,能夠很好地表達現代人的情感和思維。”(吳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