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劇照
繼《光榮日》后,又一部由韓寒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話劇《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以下稱《1988》),將于9月5、6日登陸廣州黃花崗劇院。新生代導演邵澤輝透露這部劇不會討好觀眾,而是跟韓寒小說一樣具有時代感和當代感,引人思考。
話劇要對得起自己內心
在《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中,韓寒首次嘗試“公路小說”概念,小說以一部旅行車為載體,描述了主人公在路上的見聞,并穿插了過去的回憶和撲朔迷離的人物關系。談及與《1988》的結緣,邵澤輝坦言是一種機緣,“當時韓寒車隊的朋友拿到了該書的改編權,找到我來排這部戲。我們達成共識,認為話劇的重點是展現一種‘在路上’的精神。”
第一次嘗試將流行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邵澤輝表示:“作品只要言之有物,能帶給觀眾深度思考,不諂媚,怎么說都可以。雖然韓寒已經擁有足夠的人氣,但我依然希望藝術是社會的錘子,能夠打破話劇固有的觀念與思維模式,且做話劇不應該以商業價值為目的,要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不為討好觀眾刻意懷舊
小說行文在保持辛辣、犀利的同時,趨向嚴謹、冷靜,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理想主義的無力感。邵澤輝稱在改編的過程中,一直盡力遵循這種表面看來“平淡、簡潔、安靜”的敘述風格,拒絕刻意地制造喧鬧的“戲劇性”,力求在主題和表現方式上與原著保持一致。
為了營造舞臺的“抒情性”,話劇《1988》還將一些奏鳴曲、小夜曲等古典音樂融入配樂之中,且運用多媒體技術表現時空轉換等富于寫意性的部分。
小虎隊、圣斗士、紅領巾、彩色的彈球、穿淡藍色裙子的隔壁班少女……是80后一代最真摯的回憶,如何將書中的這些溫馨場景展現在舞臺上呢?邵澤輝說,“這些回憶的部分會在舞臺上展現,但不會為刻意討好觀眾、順應市場而在懷舊題材上延伸,只是希望觀眾看到一些特定時代特有的影子,使話劇作品有著同小說一樣的時代感和當代感,反映當下的生存狀態,引人思考。”(谷體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