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鎖沉香》《失戀33天》《金陵十三釵》《唐山大地震》《趙氏孤兒》《金太狼的幸福生活》……2013年,電影翻拍電視劇,電視翻拍電影已達到井噴之勢,大銀幕小熒屏翻拍來翻拍去,讓觀眾“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局面熱鬧異常,但是賺錢的是少數,多數都是虧本賺吆喝。
電影改電視劇:曾經的“黑馬”也落魄
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張,影視劇互相翻拍一直呈現上升趨勢。電影方面,成龍大哥的《神話》被翻拍成了胡歌版的電視劇,還當了一陣收視率冠軍之后,《畫皮》《山楂樹之戀》《風聲》《非誠勿擾》等等熱門電影都被拍成了電視劇。到了2013年,翻拍之風已經達到井噴之勢,一年之內就有《失戀33天》《唐山大地震》《趙氏孤兒案》,以及剛結束拍攝的《四十九日》(翻拍自《金陵十三釵》),還有計劃中的《致青春》等等。
但是翻拍版一定能像原版那么火嗎?還真不一定,電視劇版《山楂樹之戀》播出之時,電影版的熱度還在,但是電視劇版劇情過于虐心,主演也不如原版來得青春懵懂,所以慘遭觀眾“唾棄”。最近剛剛播完第一輪的《失戀33天》,也遭遇了原版電影粉絲的“揭竿起義”,紛紛吐槽劇版的“仙賤組合”靈氣盡失,男主角王小賤不娘也不賤,女主角黃小仙氣若游絲的陰暗失戀獨白也讓大家承受不來。
口碑不好,收視也一跌再跌,哪怕是大結局也沒能讓收視反彈。19日CSM46城的收視率報告中顯示,天津衛視《失戀33天》以0.545%的收視率排名第十,之后成績更是跌出前十,而陜西衛視則前二十位都不入,收視率堪稱“慘不忍睹”。在某衛視從事電視劇版權業務的曾小姐對騰訊娛樂記者透露,本來很多衛視都對電視劇版的《失戀33天》非常看好,但是看過成片之后又都放棄了。最后只有天津和陜西兩家衛視出手,賣的價格應該也不高。
電視劇改電影:有賣3億的,也有虧到沒底褲的
電影改電視成功的少,電視改電影也是一條險路。從2010年起,《我的美女老板》《馬文的戰爭》《奮斗》等熱播電視劇陸續走上大銀幕,但是票房都不怎么樣。比如,《奮斗》電影版投資3000萬,但影片前三日票房卻只有180萬,最終票房一敗涂地,還被影評人嘲笑“虧到連內褲都沒有了”。
曾在深圳新南國影城工作過的張先生回憶說,《我的美女老板》雖然是中小成本影片,但在宣傳上花的力度非常大,可檔期卻撞上了《唐山大地震》,“當時片方也覺得很冒險,所以在宣傳上下了血本,據說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幾倍。”但《我的美女老板》最終票房只有不到1200萬,同樣虧到吐血。
好在2011年有兩部翻拍電影使得局面略有好轉,深圳某影院經理黃先生告訴記者,2011年春節檔上映的《武林外傳》,成本不到5千萬,但最后票房超3億。不過“分成出了點問題,后來還上了法院。”主打懷舊牌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也大收超2億的票房。
到了2013年,上半年就有7部電視劇改編成電影,包括已經上映的《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宮鎖沉香》,已經開拍或者即將開拍的還有《北京愛情故事》《龍門鏢局》《蝸居》《流星雨》以及《甄嬛傳》等等。從已上映兩部電影的票房上看,形勢并不樂觀。《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投資約600萬,最終票房約500萬;而《宮鎖沉香》的監制和編劇于正曾表示投資過3億,期待票房超10億,但目前票房僅5400萬。
翻拍成功的沒有幾個 為什么大家還要跟風?
翻拍來翻拍去,真正能超越原作或者接近原作水平的,真的只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多數是被觀眾鄙視的雷劇,原作也連帶著“被毀”。但是為何大家還如此熱衷翻拍?
編劇荒:缺乏中國好故事
“為什么翻拍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沒有好故事,只能資源再利用”,從不斷被翻拍的四大名著、金庸小說,到影視劇互相翻拍,其實都在折射出一個現象——編劇荒,故事荒。所以你會看到于正的名字又出現在《宮鎖沉香》的編劇一欄,《一起來看流星雨》電影版編劇依然是電視劇版王雪靜。真的是他們無法替代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只是在目前的影視圈,真正的好編劇實在是太少了。剩下一些沒有原創能力的編劇,想不出好故事,就只能靠改編和擴充劇情來混日子了。
“電影和電視劇本身是兩種表達方式,從篇幅、長短上都不一樣,講述的方法和觀眾群的審美習慣也都不一樣,所以從創作上來講是各有各的方式。”盡管電視劇版《失戀33天》導演劉愷不承認翻拍是因為電影版的成功,但他不能不面對的是,劇版《失戀33天》在對故事的延伸上,確實沒有抓住觀眾看劇的節奏以及喜好。
借名氣:為的就是省錢
“影、視互相翻拍,成功的有,不成功的也有,對于影視業這樣一個高感性行業來講,實屬常態。”《麻辣女兵》等熱門劇集的資深制片人何靜說道,“翻拍的目的主要在于利用已有的影視劇群眾基礎、口碑及品牌效應,分散投資風險,以期系列和衍生開發效益。”
盡管何靜用“高感性”來形容這個市場對翻拍的敏感反應,但實際上,翻拍劇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抱大腿”,利用原有影視作品的高人氣,迅速拉攏觀眾。眼球經濟的時代,翻拍劇從誕生之初就比那些原創作品多了百倍的關注度。像《山楂樹之戀》要翻拍成劇版,消息一放出來,媒體就窮追猛打,比一部陌生的電視劇開拍引起的關注要轟動得多;同理,劇版《失戀33天》也只做了簡單的宣傳和零星兩場落地活動,一樣不影響知名度和關注度。
說到底,翻拍最大的好處就是——省錢!省宣傳費!
省錢就夠了?不!還有廣告主來送錢
不僅省宣傳費,面對這些“抱大腿”的翻拍作品,還有制片人和廣告主都是提著錢自己找上們來。比如《致青春》的電視劇版,據娛記小Z透露,趙薇版《致青春》上映沒多久,劇版就飛速啟動了,只是剛有個計劃,就已經有珠寶品牌主動找上門來談植入合作,還聯合搞了角色海選來做前期造勢。“但最終效果如何真不好說,從小說來看,拍出來很容易變成幼稚的雷劇,而且如果有太多品牌植入來左右劇情,往往會事半功倍。”
即便像《失戀33天》翻拍劇版后收視不佳,也不用擔心虧錢。從事電視劇版權業務的曾小姐分析道,如果電視劇里有品牌植入,那么投資方一開始就心里有數,至少不會虧。“電影版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營銷和植入,電視劇有汽車、飲料等品牌的植入,不會虧的。”
翻拍為啥難出好劇?想要人民幣就別想要節操
“凡屬翻拍,必是雷劇(片)”,這已經是業內和觀眾的共識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為了趕檔期,粗制濫造;或者原班演員、主創都已經成了腕,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合作,換了新人演老角色,觀眾很難買帳。
抱大腿講的就是一個“快”字
有業內資深人士向騰訊娛樂記者分析道,影視劇翻拍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快”字!因為既然要抱大腿,就要趁著被抱的熱乎勁還在,觀眾還吃這一套的時候,迅速立項,迅速開播或者上映。比如《致青春》,電影版還在上映的時候,劇版已飛速啟動。《龍門鏢局》剛剛開播,安徽衛視就宣布要投資電影版。進入制作階段的《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也算及時趕上了電視劇版的熱度。
“除非你像《將愛情進行到底》那樣,稱得上是一代人的記憶。現在這個年代,一年出多少電影電視劇,所以一個題材熱了,想要翻拍,就趕緊動起來。觀眾最多等你兩年,兩年過了,誰還記得你啊!”
為了追求快,倉促上馬,演員選得不好,劇本也沒仔細打磨,幕后主創團隊也是拼湊起來的,拍出來的片子,質量也真的好不到哪兒去。
電影變電視劇,注水的豬肉不好吃
《神話》《唐山大地震》《山楂樹之戀》《失戀33天》《風聲》《非誠勿擾》《畫皮》等電影改成的電視劇,多數都不如電影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把1個120分鐘左右的故事,非要擴到幾十集的電視劇,只能不斷注水注水再注水,稀釋了原有的劇情張力。
比如,跟著電影拍攝的電視劇版《畫皮》,除了增加了鄭吉、阿漠、蘭妃等一大堆來歷不明的角色外,女扮男裝拜把子、后媽勾搭外族謀反等天馬行空的狗血劇情也一段接一段,電影里極力突出的那段唯美的愛情故事幾乎被肢解得煙消云散。
原班人馬難再聚,觀眾不買賬
改成電視的電影必定是大熱之作,主角們的表現也必定深入人心。改成電視劇之后,因為預算、檔期等等原因,很難邀請到原班人馬再度出演,這樣一來,在面對觀眾先入為主的深刻印象時,“翻新”的角色就很容易敗下陣來。
更何況,還有些劇組,在搭建主演陣容時,根本不考慮角色本身的特征,甚至可以說從選角之初,就已經注定失敗了。比如純愛片《山楂樹之戀》,找來清純指數和文藝氣息都不夠的王珞丹就是一大敗筆。大批網友認為劇版《山楂樹之戀》的鄉土味太濃,沖淡了故事的唯美感,硬把純愛變成了“蠢愛”。再如《失戀33天》,或許是影版的人物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所以當姚笛頂著蘑菇頭、張默一看就是直男的時候,觀眾從心理上就已經開始排斥了。
電視劇變電影,賣老臉賣情懷
在很多人心中,電影比電視總是要“高級”那么一點。所以電視劇改成電影,比較容易召集到原班人馬。有了熟臉之后,再販賣一點情懷,就很容易擊中目標群體。比如張一白2010年重新翻拍電影版《將愛情進行到底》,李亞鵬、徐靜蕾、王學兵等都悉數到位,這部電影當年輕松過億,成功引發了一輪青春懷舊潮,《將愛》也成為翻拍的經典案例。《武林外傳》也如此,閆妮、姚晨、喻恩泰一個不落,全部上陣,這部寧財神的得意之作,贏的不是故事,而是情懷。
可以說,電視劇改拍電影,出品方賣的是老臉,而觀眾買的則是情懷。
國外怎么翻拍?美國玩套拍 日本愛講新故事
其實將人氣電視劇翻拍成電影,是成熟電影市場的一種慣用套路。在影視產業發達的美國,電影、電視劇間的互相翻拍已經有一個非常成熟的體系,俗稱“套拍”。而在日本電影市場,這幾乎是電影賣座的要訣,只要不是拍得太糟糕,都能輕松登上年度票房十強榜。
美國:“套拍”是常態,電視、電影公司強強聯手
從上世紀60年代起,電視劇在美國后來居上成為市場的香餑餑,導演、編劇、攝影棚等各類資源都出現了向電視劇“一邊倒”的情況。為了平衡市場,美國影視行業研發出一種“套拍”形式,即遇到好的題材必須影、視雙方共享,一方拍完后,劇本要以友情價提供給另一方,甚至允許兩方同時開機拍攝。這一招不僅在短時間內扭轉了影、視市場的不平衡, “套拍”也就此成為了美國影視產業約定俗成的常態規范。直到現在,這一不成文的規范依然在美國影視產業中發揮作用。
此外,美國各大電視網與電影公司本就實力雄厚、經驗豐富,比如由HBO旗下的熱門劇集《欲望都市》翻拍的電影版,除了請回所有主角外,還精心編制了一個新故事,延續了原作的方向。這些無疑會讓粉絲們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所以上映首周就出現票房井噴奇觀,以5574萬美元的好成績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首映周末票房最高的愛情題材喜劇片。
除了制作公司實力雄厚外,內部再生產也是一種方式,如迪士尼出品了《漢娜·蒙塔娜》的電視劇版和電影版,福克斯也一手打造了《X檔案》的電視劇和電影,自家閉門造車,對于老道的美國電視、電影人來說根本就是手到擒來。
日本:新瓶裝新酒,用原班人馬演繹出新的故事
在日本電影市場,從2006年到2012年,日本的真人電影票房冠軍已經有6年被人氣電視劇的電影版所壟斷。是日本觀眾口味獨特么?仔細分析,會發現其中有一些規律可循。在歷年票房前十的翻拍電影中,無一例外都保持了電視劇的原班人馬主演,保證了電視劇的死忠觀眾不流失。2011年的《白夜行》就嘗試了一次換掉所有電視劇主演,結果便是首周票房都沒有排進前五名,之后更是沒有一周拿到票房冠軍。
而且在日本影視界,翻拍片一般都會在延續原版主角人物性格的同時,又延展出新故事。而且在電視劇制作階段,就已經為電影做好準備,比如,人氣日劇《要人護警察》的電影版位列2010年票房前十,在電視劇拍攝時就考慮到要拍攝電影版,所以末尾埋下了深深的懸疑,勾引觀眾期待電影版。2008年真人電影票房冠軍《花樣男子》根據電視劇結尾的設定發展新情節,主角們在電影中才完成從情侶到夫妻的轉變,用原來的角色重新演繹了新的故事。
總結陳詞:翻拍可以,但請當門正經生意做!
影視劇互相翻拍,為什么多是東施效顰?缺好編劇,好故事是最主要的原因,雖然這兩年編劇漸漸受到重視,但是相比主演們動輒上千萬的片酬,編劇那點錢,真的是不值得一提。這樣一來,閉門造車、亂撒狗血就成了主流,更別提能深入生活,有什么原創劇本了。
除了劇本,制作人們也得職業化起來,內地的影視制作人做翻拍,90%以上都是拼湊陣容,撈一把就走,很少有人在內容上下功夫。爛劇雷片紛紛出爐,最后害得還是主演和原作。其實在歐美日本等成熟的影視工業環境里,翻拍早有規律可循,可是在中國這個熱熱鬧鬧奇葩頻出的圈子,有幾個是真正要做好影視這門生意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