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的核心指標到底是什么?應滿足基層群眾哪些基本文化需求?”文化部部長蔡武表示,今天正式在京成立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將回答解決這一問題。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文化部今天牽頭成立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并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這標志著國家層面的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制正式運轉。協調組將制定公共文化服務基本保障標準、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在3-5年內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框架,實現各級政府保障責任和義務的標準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標準化,工作評價的標準化。
據悉,協調組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央編辦、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國家文物局、國務院扶貧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中國科協、國家標準委共20個相關單位組成,主要負責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大事項的協商和部署。
據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今介紹,協調組將推進重大公共文化服務法規、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建立穩定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對村村通、文化共享工程、農家書屋等已有重大惠民工程,進行數字化服務提升,深化“廣播電視戶戶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農家書屋”融合發展、進村入戶。同時,以貧困地區為突破口,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
會議討論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工作方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工作方案》、《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等文件,并審議通過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議事規則》和《成員單位職責分工方案》。
會議強調,協調組成立后,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協調推進重大公共文化服務法規、政策、標準的制定、實施和考核。重點組織起草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關文件、啟動“十三五”規劃預研究、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立法等工作。特別是要根據基層群眾需求和政府保障能力,盡快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
二是建立穩定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落實“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的要求;規范公共文化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能提供財力保障。推動將屬于工會、共青團、婦聯、科技、教育等系統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納入免費開放范疇。
三是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發揮市縣基層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統籌作用,以各類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為切入點,統籌縣鄉文化設施的資源配置。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四是統籌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重大工程。對村村通、文化共享工程、農家書屋等已有重大惠民工程,推進各項目的融合發展,使其更好地繼續發揮作用。重點以推進全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為契機,深化“廣播電視戶戶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農家書屋”融合發展、進村入戶。
五是加強各級各類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統籌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培訓,落實對村(居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文化管理員的財政補助,充分發揮廣大文化志愿者的作用。
六是以貧困地區為突破口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結合貧困地區實際策劃一批新的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流動文化服務建設,建立起靈活便捷的流動文化服務網絡。加大“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等人才建設計劃實施力度。建立健全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黃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