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館的安徽好人館吸引了大批觀眾。溫沁攝
在三月的春風里,在溫煦的陽光下,安徽好人館向社會免費開放。829名中國好人,在這里相聚。1200平方米的展廳里,集結著不同年代的感動。
“好人”如同珍寶文物是價值連城的精神財富
3月27日,安徽好人館迎來她的第一批觀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信步走進安徽好人館,聚精會神參觀,“安徽好人館搞得挺好,據我所知是全國第一家,這是安徽道德教育的創新。”劉云山的話擲地有聲。
自此,安徽好人館向社會免費開放,觀眾每天都可以來這里感受好人的溫暖。
這一天,陳萬霞也是一名普通觀眾,她走到自己的展板前,臉微紅,認真地觀看每一張圖片,每一個字。目光流轉,輕聲慢語,“我就是一個平凡的人,看到自己在這里,又激動又羞愧。 ”
“墻上”的陳萬霞滿臉笑容,被學生們包圍著,像媽媽一樣和孩子開懷大笑。陳萬霞的最美,是和孩子們在一起。
合肥市民戴紅蓮從報紙上得知好人館開館的消息,便在第一時間趕來參觀。看到從中國人民大學征集來的苗為民大學畢業證和職員證,激動地說:“原來苗爺爺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的啊,從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光彩。 ”
和戴紅蓮一起走進安徽好人館的小李,被剛進門的好人“笑臉墻”所震撼,笑如春花的臉龐,點亮觀眾的眼睛,燦爛了道德的春天。 “有人說,很多好人都是窮人苦人累人,但是你看每個好人的笑容,多么幸福多么爛漫,讓人感受到好人的快樂,感染了我。 ”
末了,在“留言簿”的觸摸屏上,他一筆一畫地寫下:快樂好人。他說在好人館走一圈,給自己的心靈喝上了“雞湯”。
講解員汪顏潔心笑盈盈地站在旁邊,正式宣布講解結束后,她隨手關掉了麥克風。“這是我第一次講解,我自己都很感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感動? ”
人群中有聲音傳出:“感動感動”,汪顏潔心略鞠躬致謝。 “感動不了自己,感動別人無從談起。 ”她告訴記者,自己在省博物館講解文物多年,“在講解中被感動,是第一次。 ”
在她眼中,“好人”如同珍寶文物,是價值連城的精神財富。
每件藏品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份感動
走進安徽好人館,就像走進好人的生活。一件藏品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份感動。
沈浩有一個被膠布包得嚴嚴實實的舊相框,上面寫了幾行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愛你爸爸,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還有別做貪官!”稚嫩的筆跡出自沈浩的女兒沈王一之手。
當年,得知爸爸要去“當大官”,沈王一還不到十歲,她把這個相框和自己的照片送給爸爸,此后,沈浩一直將它帶在身邊。
相框的旁邊,還有沈王一寫給沈浩的一封信,結尾時寫道:爸爸,你要老想著你的小狗狗汪汪。如果真有來世,在茫茫人海中,我們還做父女,汪汪還是你的乖女兒……
沈浩離開我們已經四年了,沈王一的聲聲思念猶如昨日重現,鮮活的深情的難舍的沈浩,仿佛就在眼前,如照片上一樣朱顏未改,笑容依舊。
離沈浩不遠處,十幾張發黃的收條同樣在訴說一個故事。“劉家貴現款10000元整,利息一分”、“趙進現金20000元,利8厘”。
6年前,霍邱縣的張仁春去世,留下120萬巨額欠款,他去世后,弟弟張仁強、妹妹張仁秀主動為亡兄承擔債務,喂豬、拾荒為哥哥還清欠債。如今,兩兄妹已把亡兄的巨額欠賬,全部還清,開始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打拼,踏實安穩,蒸蒸日上。
“每收回一張收條,我們都像過年一樣高興。人只有不欠良心債,才能把日子過好過踏實。 ”不善言辭的張仁強,話語中透著一種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通透。
一根帶有凹槽的細木棍,一端套上一個裝有粉筆的注射器外殼,它是最美鄉村教師任影多年來用來板書的特殊工具。
一份特殊的離婚協議書,是霍山農婦劉瓊與前夫徐自武簽署。劉瓊在家人的堅持下再婚,帶著前夫再婚,繼續照顧患病的他。
一張密密麻麻的宣講足跡圖,30年來,何志城憑著一雙腳板,走遍30個省(區、市)近900個縣(市),義務宣講革命先烈事跡8000多場,矢志不移傳遞“紅色記憶”。
實物藏品,無聲表達。日記、筆記、票據、匯款單等特殊的“文物”,首次展示在公眾面前,鐫刻在人們腦海,必將作為新時期的歷史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安徽為何“六連冠”參觀后心里就有了答案
中國好人安徽六連冠!為什么是安徽?會不會有七連冠? “參觀好人館,你心里就會有了答案。 ”省文明辦工作人員這樣“解說”。
好人館在省博物院老館的西樓,端莊樸素的墻面上,刻著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好人館”。
初進入口處,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蘊迎面撲來,泱泱江淮歷來崇善厚德,自堯舜以至近代,圣賢相傳,禮樂相濟,仁義相諧,為中華道德文明烙上了深刻的安徽印象。
獨立解放的歲月,鏖戰皖南,挺進大別山,決勝于淮海,橫渡長江天塹,無數安徽先烈舍生忘死奮戰在江淮兩岸。崛起奮進的時代,大包干的壯舉,王家壩的犧牲,農民工的奉獻,徽駱駝的信守,眾多江淮兒女用道德力量充沛著祖國的精神血脈。
新的征途上,安徽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好人安徽”文化品牌,構筑新的道德高地,“中國好人安徽多”成為美好安徽的精神標識。
“中國好人安徽多,但是如何把好人數量轉化為社會能量,如何把片段性一次宣傳變成生動性的系統展示,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安徽好人館的建成,讓全省群眾直觀感受、直接浸染好人模范的崇高品質,唱響“中國好人安徽多”的最強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鮮活起來。
“參觀好人館不僅是一次心靈之旅,讓我感受到善良的美好人性的溫暖,更是讓我面對面接觸到好人有好報,讓我知道那么多善良的人得到善待,我感覺很有收獲。 ”剛剛參觀完好人館的安女士說。
講解員汪顏潔心發現,在道德建設基金會、道德信貸、各地幫扶困難好人一覽表、看望慰問常態化等展板前,觀眾較長時間駐足聆聽,互動熱情高漲。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春風化雨是好人館的三個部分,除了以圖片、實物、視頻、互動等形式,直觀生動展現中國好人事跡外,還展示了各地各系統選樹典型的成功經驗和全社會禮遇模范的有益做法。
在感動中高標準建設在感動中追求完美
安徽好人館建設,始終得到省委書記張寶順關懷和支持,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門討論并撥付專項建設資金。從動員會議開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就將其定為親自抓的“一把手工程”,從工程建設到展陳設計,多次現場指導,及時協調各方。
省文明辦承擔安徽好人館建設任務后,抽調精干力量駐場協調,精心整理事跡材料,多方征集實物資料。
3月28日下午1點,記者一走進省文明辦思想道德建設處辦公室,就聞到濃郁的方便面味。原來,工作人員一邊吃著方便面一邊還在看材料。 “去年10月啟動建設以來,文明辦團隊就泡在好人館了,見證了好人館從無到有的每一個細節。那一磚一瓦,一章一句,都浸透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 ”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安徽好人館全國首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一切從零開始,一切自己摸索。好人館不是博物館,它展出的是故事,是人生,是大愛,是感動。好人館要讓好人看得見摸得著,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要求很高。
去年10月啟動,11月招標,12月動工,今年1月外裝結束,2月內裝,3月5日雷鋒日好人館掛牌……夜以繼日,與時間賽跑,好人館茁壯成長。
3月20日,巨型煤礦模型,終于從淮南300米的井下挖成,連夜趕運到合肥安裝處理。凌晨到達合肥后,發現沒有專業吊車,巨型煤礦進不了館內。工作人員與對面工地的吊車司機商量,聽說是為建設安徽好人館,吊車司機二話沒說,把吊車轟轟轟地開到了好人館,一直到第二天早上6點,巨型煤礦安裝加固。
“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煤礦上八個紅字,不僅是一種言語,更是一種行動。承建安徽好人館的金大陸公司項目負責人蔣冰潔說:“我們干的是為平凡好人樹碑立傳的德政工程,我們是在感動中高標準建設,在感動中追求完美。 ”
好人館需要大鼎,銅陵市文明辦將大鼎運至合肥,卻發現尺寸不太合適,又立即拉回去重新“回爐”,“不能湊合,好人館的每個細節都不能湊合”!
好人館需要鐵畫,蕪湖市文明辦晚上8點接到“任務”,2個小時就尋找到所需鐵畫,第二天中午火速運至好人館,“不能耽誤,好人館的每一步都不能人為拖后腿”!
好人館需要沙盤,六安市文明辦專人負責,全心全意為沙盤忙碌,每天都要打好幾十個電話,精益求精,“不能隨意,好人館的每個角落都要用心”。
好人館飽含了全省各地的深情厚誼,凝聚了的江淮兒女的熱切期待。(張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