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生活照 (資料圖)
今天,錢鐘書的夫人、著名作家楊絳先生迎來103歲生日。在楊絳先生102歲壽誕時,人民文學出版社曾推出“楊絳文集紀念平裝版”。據了解,今年八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推出9卷本《楊絳全集》。其中包括,楊絳先生以百歲高齡親自手寫完成的幾萬字《洗澡》續作《洗澡之后》,以及楊絳先生以第一人稱自敘近三萬字的“楊絳生平與創作——大事記”。
回顧百歲人生:三萬字自敘憶生平與創作
在即將出版的《楊絳全集》中,收錄了楊絳以第一人稱自敘近三萬字的“楊絳生平與創作——大事記”,楊絳回顧了自己的百歲人生,從“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寫起,寫到“2014年5月29日上午,商務印書館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在商務印書館禮堂舉行《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出版座談會”為止。
楊絳透露,自己102歲生日當天過得簡單而平靜:“2013年7月17日,今天我生日,在家平靜如常度過。只是從早到晚海內外親友祝壽電話不斷……”去年,由于錢鐘書書信手稿拍賣糾紛,深居簡出的楊絳不得不走進公眾視線,甚至走上法庭維權。她寫到:“事情發展到現在,我一直想不明白,朋友之間的書信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可以作為商品去交易?我已經100多歲,對于這件事,在思想上完全無法接受,感情很受傷害!我打這官司,不僅是為我自己,也是為了大家,否則給別人的信都可以拿來拍賣,那以后誰還敢寫信?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承諾都沒有了。”
98歲續寫《洗澡》:特意保全“這份純潔的友情”
據媒體報道,《洗澡之后》是楊絳98歲時開始創作的,是長篇小說《洗澡》的續作。在《洗澡》中有著純潔感情的男女主角,在續作中,有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對此,楊絳表示,“我特意要寫姚宓和許彥成之間那份純潔的友情,卻被人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這樣呢,非但保全了這份純潔的友情,也給讀者看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我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舊,事情卻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么續集了。”
才女楊絳迷戀書的世界:將讀書比作“隱身”串門
楊絳在童年時期便與書結緣。楊絳的父親楊蔭杭于辛亥革命前夕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1911年7月17日,楊絳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12歲,進入蘇州振華女中。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高中國文老師在班上講詩,也命學生讀詩。她的課卷習作曾被校刊選登。一篇《齋居書懷》寫得有模有樣,“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脫俗。”老師批——“仙童好靜”。
楊絳曾將讀書比作“隱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請高明,和它對質。
錢鐘書50歲時與夫人的合影 (資料圖)
成名早于丈夫錢鐘書 自謙:只是一個業余作者
“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余作者。”在《楊絳文集》的自序中,楊絳自謙道。這個“業余作者”發表的第一部作品,是1934年刊發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的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在其公開發表的前后,楊絳遇到了她的終身伴侶錢鐘書。
楊絳在創作上成名其實早于錢鐘書。當《圍城》出版的時候,人們在問“錢鐘書”是誰——楊絳的丈夫。1943年,還在小學教書的楊絳創作的第一部劇《稱心如意》上演大獲成功,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后,楊絳又接連創作了喜劇《弄真成假》、《游戲人間》和悲劇《風絮》。
八年后從干校回來,楊絳動筆寫了《干校六記》,名字仿擬自沈復的《浮生六記》,記錄了干校日常生活的點滴。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胡喬木很喜歡,曾對它下了十六字考語:“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贊賞楊絳文字樸實簡白,筆調冷峻,無一句呼天搶地的控訴,無一句陰郁深重的怨恨,就這么淡淡地道來一個年代的荒謬與殘酷。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就連錢鐘書自己也承認,“楊絳的散文比我好。”他還說,“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時隔4年,96歲高齡的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贊:“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
楊絳憶初識錢鐘書: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1932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鐘書。兩人在清華古月堂門口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鐘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被問到是不是一見鐘情,楊絳說,“人世間也許有一見傾心的事,但我無此經歷。”
后來錢鐘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兩人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楊絳覺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了。”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鐘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錢鐘書心目中的楊絳:天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在錢鐘書心目中的楊絳,是天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自1935年與錢鐘書結婚那天起,由大家閨秀成了家庭主婦,愛丈夫,勝過自己。甘愿為錢鐘書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在錢先生寫作小說《圍城》時,楊絳讓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省開銷,她辭掉女傭,做起了“灶下婢”。
在錢鐘書和同樣為大學教授的女兒錢媛相繼離世后,楊絳更是隱世深居,寂寞堅守著錢鐘書先生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做到了一個學貫中西學問大家遺孀的最高境界:“死者如生,生者無愧”。(黃維 陳苑)
人物簡介:
楊絳,錢鐘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著名作家、翻譯家,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于小說》;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等。2003年,還出版了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