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都在哪些場合闡述過傳統文化?
孔子誕辰2565歲了,人民大會堂今天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習近平主席發表長篇講話。大會匯聚了全球各地研究孔子和儒學的大家。
從1994年開始,這樣的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但今年規格最高,首次迎來國家主席登臺演講。
如果你關注習近平主席動態,就不會為這樣的高規格感到意外。從在孔子故鄉曲阜參觀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國學泰斗湯一介;從政治局集體學習縱論傳統文化與國家軟實力,到在北師大考察時明確反對“去中國化”;從外事活動中闡釋中華文明與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到萬米高空的專機上倡導學古詩文經典……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展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且看視點君為你進行梳理。
——去年11月26日,習近平主席到山東曲阜孔府考察,并來到孔子研究院。他饒有興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說要仔細看看《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這兩本書。在與專家學者座談時,他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一個多月后的12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又是一次集體學習。關于傳統文化,習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兩會期間,習近平和代表、委員們一起共商國是。他說,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他指出,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五四青年節,習近平主席在北大與87歲的國學泰斗湯一介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贊揚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在與師生座談時,習近平主席說,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9月9日,習近平主席到北師大看望教師時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兩天后,在出訪途中萬米高空的專機上,習近平與記者交談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在與外國友人交往時,習近平主席也經常推介中華傳統文化。在莫斯科,他說,中華書畫、京劇、中醫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出國訪問時,他專門會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聽取他們的看法;在友協的紀念活動上,他系統闡釋中國的“和”文化,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
習近平主席今天的講話,筆者認為應是我國領導人對中國傳統文化闡釋最為詳盡和系統的一次。不僅有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也有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不僅有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關系,也有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的論述……
一兩句話哪能說完?建議各位小伙伴:都去看看新華社今天播發的全文,你的感受和體會一定會更豐富!(楊依軍、梁淋淋)
習主席談古說今論文化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論語》的開篇之語。今天,習近平主席就用它做歡迎50多個國家的嘉賓及專家學者的第一句話。
“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哪些需要汲取的精華?中國傳統文化為何如此重要?仔細分析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全文,請看精華摘要——
【國雖大,好戰必亡】
這次大會主題是“儒學:世界和平與發展”。演講一開始,習近平主席就為這主題“點贊”說,“體現了關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的人文情懷,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題目。”
那么,和平與儒學有什么關系?習近平主席說,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的淵源。他細數了中國人自古就推崇的和平思想包括:“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
習近平主席重提和平的重要性:和平對人類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沒有陽光和空氣,萬物就不能生存生長。
“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他說。
【“古”為“今”用】
儒學等傳統文化在現今可以發揮什么作用?習近平主席點出,要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許多突出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與力量。
哪些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能“古”為“今”用?習近平主席一口氣為在座的國際友人們列出了15種: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政者正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儉約自守、力戒奢華;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
習近平主席總結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文化基因】
“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習近平主席說,“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
習近平主席說,雖然后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長期取得了主導地位,但中國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發展的。這些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習近平主席說。
習近平主席對傳統文化的深入剖析令人震撼。也許平時沒有意識到,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關于傳統文化,習近平主席還有大幅闡述,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了,但請關注新華社今天播發的演講全文,相信你收獲滿滿!(梁淋淋、楊依軍)
習近平主席妙語論文明
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面對這么多“文明”,真讓人有點兒應接不暇了。這些文明有高低優劣之分嗎?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應該如何對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呢?
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幾百名儒學學者相聚北京,共同紀念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誕辰2565周年。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了這個會議并講話。聽了習主席的講話,--上面問題的答案有啦!
不要看別人的文明不順眼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咦?怎么聽上去這么耳熟?沒錯,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引用的這句話,今天又引用了一次--習主席說: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
世界文明之園怎樣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習主席講了幾個“相互”: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聽了這個排比和對比,是不是感覺很給力!
習近平主席說,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要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認識到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獨特的。
“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習主席的話有針對性又語重心長:歷史反復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才是正確選擇。
不要搞自我封閉唯我獨尊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習主席在強調本國家本民族思想文化重要性的同時指出: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
“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習主席說,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聽到這里,不由感嘆:講得何等精辟!
習近平主席指出,強調承認和尊重本國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閉,更不是要搞唯我獨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
不能囫圇吞棗
習近平主席指出,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他拿儒學做例子:儒學本是中國的學問,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習主席說,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我們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進行文明相互學習借鑒,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圇吞棗、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習主席講得很有辨證性,很有現實針對性。
最后,要告訴大家,今天這個聚會也是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這是國際儒學聯合會成立20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它的會員大會并發表長篇講話,可見規格之高,這其中必有深意。新華社今天播發了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全文,快認真學習、仔細品味吧!(楊依軍、梁淋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