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再芬黃梅的黃梅戲《徽州往事》連續演出4場大獲成功,不僅在上海造成一票難求的盛況,也獲得了不少業界專家的高度評價,被稱為“高峰意義的代表作品”。記者昨天電話采訪了韓再芬。她說:乘著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的的春風,接下來,再芬黃梅將繼續探索一條市場和口碑雙贏的路子。
一票難求:黃牛從地鐵口就開始加價
一部《徽州往事》,到了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上海碼頭和國內外各路精品好劇PK,以獨特的編排,優質的審美,動人的唱腔,深邃的意義連演4場,以完勝的姿態,贏得了市場和口碑雙豐收,讓看過不少好劇,也對戲劇真識貨的上海人嘆服。這是當黃梅戲傳統結合創新之后的魅力。
“上海的市場對創新的東西,接納度比較高,這個戲到了上海,破天荒地演出4場,別的劇都是2場,而且場場爆滿。”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院長,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說。
從11月8日到11月11日,演出的那幾天,坐地鐵二號線,下了車一路就有黃牛開始問票,在演出市場上,有一個奇妙的現象:黃牛是檢驗一個劇是否有人氣和市場的風向標,好劇一票難求,黃牛就會加價,反之,不叫座的演出,只能甩賣。作為一出黃梅戲,能讓黃牛黨“傾巢出動”,也是一樁新聞。而在微信朋友圈,買票的人也“瘋狂”了,不少人看完第一場之后,口口相傳,許多在上海的安徽人,紛紛在朋友圈建群買票,“特別感謝安徽駐上海辦事處和安慶駐上海辦事處給予再芬黃梅的大力支持,看到家鄉的戲來了,他們就非常熱情地在群里宣傳和售票,和我們互動。 ”
專家評價:再芬黃梅已經成了一個品牌
不僅僅獲得市場的認可,《徽州往事》也獲得了專家的認可。上海戲劇學院專門為《徽州往事》開了一個研討會,邀請不少戲劇界的專家,探討再芬黃梅的“徽州現象”。
值得一提是舞美,《徽州往事》的舞美為黃梅戲建立了一種新的審美標準和體系,讓人眼前一亮,俘獲了老中青三代觀眾的心。被專家評價為“通過這部劇,看到它在黃梅戲進程中的意義。是一部具有高峰意義的戲。”還有專家評價:“看著韓再芬這么多年的作品,知道她心里有觀眾。 ”
《徽州往事》第一場請了部分專家來看,后面的場次,就有不少人開始托朋友找票,上海市文聯的一位領導看完后給韓再芬發了一個很長的信息稱該戲“不同凡響”。
而不少安徽在上海打拼的成功企業家,也紛紛鼎力支持再芬黃梅,“演出結束后的答謝晚宴,是一位在上海的休寧老鄉贊助的,其實本來該由我們來做,但對方執意要張羅,說人家唱歌的一晚上幾十萬,再芬黃梅一場一場下來這么辛苦,票還這么便宜,這個費用不能再讓你們出。我們以后看戲,就沖著再芬黃梅的品牌,謝謝你們帶來了好戲。 ”韓再芬說,這樣的感動和細節,在上海之行里,處處可見,也讓她知道:一出扎根土壤,真為老百姓演的好戲,永遠擁有最大的市場。(葛怡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