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于2014年11月10日因淋巴癌去世,享年83歲。生前高倉健因出演《追捕》被一代中國觀眾所熟識,曾與高倉健合作過的導演張藝謀曾表示高倉健是其最想合作的演員。他是日本著名演員,是熒幕上的鐵血硬漢,他擁有無數女性影迷,卻未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他就是高倉健。
高倉健1931年出生在日本福岡縣中間市,父親給他起名叫“小田剛一郎”。伯父沒有兒子,但非常喜歡這個侄子,就向弟弟提出了收養的請求。“父親為此和伯父吵架,那時我十一二歲。我偷聽到兩人的吵架,從心里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情。”在高倉健的哥哥離家當兵的時候,高倉健看到父親唯一的一次流淚,“站臺上有很多人,父親抱著肩膀站在那里一言不發。哥哥從車窗探出身來,父親看著他的臉,眼里閃爍著淚光。就好像是生離死別一樣。父親的眼淚消除了我對他的反感和隔閡。”
在他的志向里,演員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選擇,他的理想是從事外貿工作。1954年3月, 他從明治大學畢業,正趕上日本戰后的經濟蕭條,就業成了很多解決人溫飽的大問題。奔波幾個月后,他身上僅有的積蓄很快就空了。就在這進退兩難之際,他大學的一個老師看到新藝制片廠在招倉管人員的信息,于是就建議他去應聘,暫時緩解經濟困難。面試是在一家茶館進行的,當時東映公司的常務董事長牧野光雄正好也在場,當他看到一米八高、身材勻稱、長相俊朗的高倉健時,眼前一亮。他勸高倉健放棄倉管員的面試,轉身去當演員。可高倉健對演員這個職業一點也不感興趣,在他們老家北九洲,演員被稱為“河原乞食”,說白了和乞丐差不多。但因為就業壓力和公司的誠摯邀請,高倉健最后還是同意了。就這樣,高倉健補充進入了演員訓練班。
高倉健進入東映公司后,先參加了6個月的集體培訓。一開始,培訓的講師就指名叫高倉健演啞劇小品。設定的場景是在一間只有門沒有窗子的房間內發生了火災,濃煙滾滾,演員想逃出去,但是門打不開。高倉健回憶當時的窘況寫道:“我像棍子一樣站在大家面前,什么都不會做。頭腦發暈,簡直苦不堪言。”
1956年,高倉健被補充編入東映第二期的新演員班,首先進行的就是試鏡。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上妝,當他看到臉上撲著的油彩時,眼淚突然奪眶而出,他痛感“自己是個可憐蟲,太沒出息了。”社會的成見使他認為,當演員就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可是除此之外,我又有什么賺錢的辦法呢?” 在他早期的職業生涯中,這種左右為難的心理始終困擾著他,由于內心總是無法抹去這種落魄與無奈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到了他早期的一些表現,也使得他一開始在影壇上所走的道路并不完全一帆風順。
在培訓了一個半月后,考驗高倉健的機會終于來了,公司安排他主演《電光空手打》這部電影。“高倉健”這個藝名就是在拍攝這部影片時起的,“我當時對高倉健這個藝名并不滿意,希望改叫‘忍勇作’,那是《電光空手打》中主人公的名字。但牧野先生不同意我改別的,我只好不情愿地叫高倉健了。”
在《網走番外地》導演石井輝男的記憶中,那時候的高倉健“精悍、靦腆、明朗”,形象非常吸引人。石井輝男回憶起拍戲當中的一個細節,高倉健扮演的角色,從監獄出來后和自己的妻子在一起,妻子伸開雙手擁抱他,說:“您回來了!”這時候的高倉健非常難為情,一直不知所措地不斷擦著汗。這個鏡頭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石井輝男看來,這種感人至深的場景,不是靠單純的演技所能表現的,演員已經把自己和主人公的個性融為一體了。
一舉成名之后,片約接連不斷。當年高倉健就拍了11部電影,此后他每年都要拍10到13部電影。回顧自己的從影生涯,高倉健說:“我并沒有接受完整的演員訓練,居然成了演員。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感到自卑。我年輕的時候,一部接著一部地拍,覺得很困惑,只能用身體去感受。對我來說,每部電影都是戰斗。戰斗就意味著艱苦,需要持續地鍛煉身體。因此說演員是體力勞動者,鍛煉身體是為了生活。”
高倉健邂逅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江利智惠美。那時,年僅19歲的江利智惠美憑借一曲《田納西的華爾茲》已是紅遍半邊天的歌星。這是他們第一次合作,江利智惠美是女主角,而高倉健只是男配角。高倉健覺得自己戀愛了,這是他的初戀,他勇敢而浪漫地表達著自己對江利智惠美的愛。高倉健開始有事無事地總往江利智惠美的家里跑,陪她的家人說話,也和她切磋乒乓球藝。知道江利智惠美酷愛汽車,他找到一輛雷鳥運動車,總是接送她,并且給她帶很多家鄉的土特產。如果兩人有約,他總是提前到場,最后再把她送回家,佇立在她窗前,直到屋內燈光熄滅后才離去。那是一段纏綿悱惻的日子,很多地方也都留下了他們快樂的足跡,他們開車去東奈縣東大寺看火把節,去德島縣觀阿波羅舞節,去長野縣的松林城堡探幽獵趣。面對高倉健瘋狂的愛情攻勢,江利智惠美沉浸在對未來甜蜜的向往里。
說到高倉健在中國的影響,就不能不提到《追捕》。1976年,高倉健主演了佐藤純彌導演的影片《追捕》,這部影片至今仍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高倉健的鼎盛之作,他剛毅的性格和冷酷的面容曾在當年產生過轟動效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充滿懸念的結構安排使這部影片大受歡迎,甚至還衍生了無數與《追捕》相關的文藝作品,檢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刀削般的臉龐、豎領子的風衣、凜冽的眼神,使高倉健成為了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當時年輕的中國姑娘們甚至發出了“尋找高倉健”的呼聲,有一部流行電影的名字就叫《尋找男子漢》,講述女主角在中國尋找高倉健那樣的硬漢的故事。當年有一家國內的服裝廠,依照高倉健在影片中的那款風衣生產了10萬件,結果半個月時間就全部賣光了。這是至今人們仍記憶猶新的、甚至對中國社會產生過重要影響的“高倉健”現象。至今一提起高倉健,人們眼前還會浮現出那個和善良純真的“真由美”一同策馬馳騁的“杜丘”的身影,其主題曲《啦呀啦》仍是使很多人非常難忘的旋律。
1977年,高倉健和千惠子演出了被認為是其代表作的《幸福黃手絹》,這是一個讓高倉健自己都非常感動的影片,“真動人啊,感人肺腑”。其實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高倉健非常熟悉的一類角色,他要扮演的是一個刑滿釋放的男子,但這個男子并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高倉健認為:“這好極了,我非常理解這個角色,這就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人,一點也不做作。”他非常投入拍攝,其中部分鏡頭是在網走監獄拍攝的,高倉健曾經多次去那里拍戲,不過“以往總是偷偷摸摸地藏匿在附近,拍完鏡頭就走;這次則是泰然自若地去的,還進到里面去拍攝。演的是差不多的角色,可是心情卻完全不同。”他憑借該片囊括了當年日本各項電影大獎中的最佳男主角獎,導演山田洋次這樣形容高倉健:“他那對眼睛有一股勾魂攝魄的魔力,他的眼神里載滿了悲哀和喜悅。”
1982年2月13日上午,在東京的一所公寓里,人們發現了江利智惠美僵硬的尸體。醫生診斷她為酗酒引起的窒息,最后陪伴身邊的只有她的愛犬。三天后,她的葬禮在娘家舉行,那天,記者們并沒有看到高倉健的身影,很多人開始痛恨他的絕情寡義,甚至把江利智惠美的死都歸咎于他,對于這一切評論,高倉健沒有任何回復。一個星期后,在江利智惠美的娘家,高倉健來了,他一個人,悄悄的,沒有驚動任何人,手里拿著白色的菊花,無言地坐在她的靈位前,臺前那張黑白照片,恰恰是他見她最初的模 樣。這一年,高倉健年過半百,51歲。 此后的很多年,高倉健一直單身,他不再參加社交活動,也不愿再演電影,可每年的2月13日,在江利智惠美的墓前,人們總能看到他獻花焚香,默默無語,神凄然。
1999年,隱退多年的高倉健突然宣布接拍他人生中的第202部電影——《鐵道員》。影片講述了一位忠于職守的鐵道員,妻子在結婚十七年后不幸病逝,女兒在出生不久就去世,但他卻把畢生獻給了事業,在冰天雪地的火車站整整工作了45年,多年獨自承受著喪失妻女的痛苦>>這部影片讓高倉健想起前妻和夭折的孩子,喚醒了他對亡妻的無限追悔之情。拍攝中,高倉健多次提議讓導演加進去江利智惠美的成名曲《田納西華爾茲》,也常常在拍攝的空隙,久久佇立在亡妻遺像前淚流滿面。這位電影巨星是要以這首歌表達對亡妻深深的懷念,通過這部影片從某種重負中解脫。由于高倉健在拍攝中投入了大量真情實感。影片上映后,觀眾好評如潮,68歲高齡的高倉健也以該片榮膺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影展的影帝寶座。
2004年歲末,由張藝謀導演的文藝片《千里走單騎》再次打動了這位巨星。73歲高齡的高倉健不遠千里來到美麗的云南麗江,開始了他第204部電影的拍攝。通過該片,他獲得40萬美元以上的酬勞,但片酬的多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千里走單騎》能夠完成他的完美謝幕。高倉健曾經拒絕過張藝謀的邀請,可在他看完《千里走單騎》的劇本后,只說了五個字:“謝謝張導演!”
他一共演出了200多部電影,可這個連背影都能入戲的男人不再想做英雄,他只想做一個默默等待的平凡人。在他的后半生,他用實際行動來反思年輕時的不懂愛情,用無盡的記憶去填滿他那滿腔的悔恨。正如他曾經說的那句話:“在傷到別人的心時,傷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人的心,不,不如說正是最重要的人,反而傷得更重。世上不會有人比她更寶貴,明知如此,不知為什么,反而會做出深深地刺傷她的事”。只是他這一生,面對唯一的愛情,正能追憶,卻再也無法重來。
高倉健是屬于上一輩人的,那個大眾偶像即唯一真神且有最大數量粉絲的前信息時代。后來是我們的“多神”年代和如今更讓大眾偶像絕種的多樣化趣味年代,如若將來這些“多神”也上天了,我們和更年輕的一輩會憂傷嗎?“昭倉不是跳下去了嗎? 唐塔也跳下去了,跳吧,跳下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藍天里”那記憶里最難忘記的臺詞,已經融進了真正的藍天,所以,再見了,杜丘,再見了,高倉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