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岳西縣蓮云鄉騰云村村前廣場上,戲曲藝術家惠民演唱會精彩上演。初冬時節,大山里寒意漸濃,而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擠滿了場地。新老名家逐一登臺,黃梅戲、梆子戲、廬劇、徽劇等劇目一應俱全。
臺上,著名黃梅戲演員蔣建國、吳亞玲夫婦聯袂演唱經典名段《十五的月亮》《夫妻雙雙把家還》,現場觀眾掌聲不斷;臺下,國家一級編劇王長安等一批劇作家和群眾一起邊欣賞節目,邊討論。一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后,群眾久久不愿離去,紛紛與各位名家交流。
演唱會后,鄉親們圍住自己喜愛的藝術家,爭相合影留念。 “老師們唱得非常好,我們老百姓很喜歡! ”騰云村村民儲誠龍告訴記者。
11月18日至20日,“千名文藝家下基層”活動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岳西縣,面對面為老區人民歌唱,手把手指導基層文藝工作者,點對點開展文化扶貧。
每一處紅色場所,都是戲劇名家們學習的課堂;流動大篷車上,他們唱起了最動聽的旋律。 “這次光一級演員就有8位,還有5位是梅花獎得主。大家都認為,文藝工作者的關注點就是該回歸到廣大的群眾中。 ”省劇作家協會主席王長安說。
在我省首任省委書記王步文烈士故居前,王長安、蔣建國、吳亞玲等戲劇名家仔細聆聽了先烈事跡介紹。大家表示,要學習先烈精神,按照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扎根基層,努力創作,爭取多出精品。
戲劇名家來到蓮云鄉綜合文化站走訪慰問。文化站二樓大廳內,農民演員張世忠、劉金花正在排演新編黃梅戲《新編七仙女下凡》。 “好!唱得好! ”隨著吳亞玲老師的叫好聲,劉金花才驀地回頭。 “啊!您是吳亞玲老師!”“呵呵!接著唱,我們大家都來聽聽,咱們切磋一下。”吳亞玲笑著說。絲竹聲又起,在一群藝術家的關注下,劉金花開始了演唱。“小姑娘唱腔不錯,農村里表演就得用這種大本嗓子! ”著名黃梅戲演員韓再芬評價說。
“我是一名農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指點我,倍感榮幸。我要加倍努力,把戲演好! ”劉金花說。
11月19日,參加采風創作活動的藝術家們又不辭辛苦,驅車近百公里送戲到店前鎮。在司空山下,藝術家們表演了《夫妻觀燈》《花木蘭》《十五的月亮為誰圓》《誰料皇榜中狀元》等戲曲名段,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表演間隙,藝術家們還走進村莊,與農民手拉手談心,面對面交流,并對當地民間傳統舞蹈——挑花籃、花梆舞進行了指導。
“文藝工作者與老百姓的關系,就是魚水關系。只有更多地走進基層,傾聽老百姓的呼聲,我們才能創作出老百姓喜歡的作品。以后這樣的走基層活動要常態化開展,要多接地氣,多向人民群眾學習。 ”蔣建國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