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書法家之生活環境、書壇之風氣正發生著巨大變化,因為大眾的文化趣味也在不斷地向著多元發展,繼而書家之審美意識亦在不斷地得以調整。美學上有句話叫“寓雜多于統一”,統一很重要。松江古往今來,矢志于書法者不勝枚舉,他們窮年累月,不辭勞苦臨池研習,可謂“墨跡守象,雅有門庭。”
孫紹國的篆書線條圓渾又不失結體外拓。在線條上,自始至終保持粗細一致,簡潔勻凈,不因為字形的筆畫少而使線條變粗,也不因筆畫多而使線條變細,整體上結體平穩,結構對稱。此便是秦統一中國之“書同文”的思想所致,追求平衡理性的社會人文秩序。
孫紹國的書法,用筆萬毫齊力,圓滿峻發,極盡點畫狼藉之趣。起筆順入無缺鋒,逆入無濃墨,起鋒轉向凈潔而絕不拖泥帶水,使轉遒麗而富于彈性,內含藏龍臥虎之勢。仔細看他的用筆,不難發現,點畫所到之處,無論是出入、收放、偃仰、向背,極具朝揖相讓之法。
孫紹國是松江佛教協會西林禪寺崇恩書畫院副院長。他的書法如他的為人,穩健、渾厚、凝重、含蓄,少有扭捏作態。佛教有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千法萬法關鍵是推廣者、傳播者的種種做法何以能信服人,打動人,激勵人。中國的方塊字,結體之方正,不僅是一種端莊典雅的美感,更是一種獨特的審美價值取向。筆勢健勁遒逸有古厚之氣,就是提示直面生活時要拿得起放得下;結構左右顧盼,疏密勻稱者,即是慈悲之懷方便之門;上下啟承提按得法者,表里如一,心性如如。
孫紹國因為書法上的造詣,得到松江佛協會長悟端法師的賞識,在松江的這些年一直在西林寺工作。而可以顯見,他的書法藝術在這波瀾不驚間悄然發生著變化。書法之筆墨紙硯是物質,是具體之物,而左右它們的,不是“形而下”的東西,而是“形而上”的思想。孫紹國的書法和多數書法家一樣尚未達到最高層次,但已然有了一定的境界。古人講生生之德,既是道德人格的性命來源,也是一種天人交感和諧的藝術意境,生命因藝術而精彩,藝術因生命而美麗。我們中國人的藝術理想不外兩點:一是“無言之美”乃最高之美;二是“美在生命”的普遍性。時時培養藝術情操,籍以實現美的理想。所謂的佛法、智慧、道,即是人的生活世界或文化世界之總體也。
在松江專寫篆隸的人不多,而篆隸所包涵的思想及調整心理之功實為我們所缺,應該加以推廣。愿孫紹國在廟里敬業,在廟外盡心,心境如如,書道自然。(陸春彪)
【責任編輯:萬宏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