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的工具去激活與釋放文化的能量,借金融之風帆揚文化之大船,或許是一條很好的路徑。”24日,新華社副社長慎海雄在“2014文化金融論壇”上,談及如何讓金融與文化融合發展時表示。
由新華社和上海市委宣傳部等為指導單位,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市社科聯、市文聯等主辦的此次論壇,匯聚了海內外眾多金融和文化產業界的知名人士。
慎海雄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永不褪色的名片、永不貶值的“硬通貨”。我們要推進金融與文化的融合發展,促進文化振興和繁榮,讓文化軟實力硬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力量之源。
“回眸上下五千年歷史,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文化藝術圣殿。作為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藝術,燦若星辰、美不勝收。”慎海雄表示,當前,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文化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文化藝術都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代表著時代的風貌,引領著時代的風氣。
“今天,當蘇醒的東方巨龍再一次以騰飛的姿態擁抱世界時,我們不禁深思,如何才能讓彰顯著民族自身魅力與涵養的中華文明走向世界,使中國不僅以文化大國而且以文化強國的角色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慎海雄說,金融是一國經濟的命脈,而文化則是民族的靈魂,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將共同成為大國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支撐。“文化和金融都是現代產業皇冠上的明珠,二者珠聯璧合,必將醞釀出更多、更新的創新創意,聚合成更為強大的生產力。”
慎海雄認為,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文化大繁榮也為金融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機遇。當今,文化產業已成為全球現代經濟中最活躍、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也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13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2.1萬億元,相當于金融行業增加值的60%。以文化創意為代表的新經濟業態,同樣為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開辟了新天地。
在金融與文化嫁接融合中,文化藝術自身是化學反應的源泉,金融則是促進其反應的催化劑。慎海雄認為,要推動文化藝術繁榮,最根本的還是要創作出充分展現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精確表達中華文化精神、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和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有了金融作為依托,文化藝術的發展必然會邁向更高的階梯;而有了文化藝術作為底蘊,金融的發展也必然會找到更具生命力的諾亞方舟。
“文化需要金融,金融也需要文化,二者魂魄相融,必將為國家軟實力建設、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書寫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慎海雄說。(王濤 羅政)
責任編輯: